第02版:要闻

爱心接力,演绎佛堂精彩故事

——佛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侧记

▢ 全媒体记者 陈洋波

“大娘,我们又来看你啦。”8月3日,佛堂镇上村盛奶奶家里,来了一支穿着“携手携心”红马甲的志愿服务队伍,为盛奶奶洗衣做饭、清理卫生。除了盛奶奶,镇里不少老人家里,也迎来了同样的志愿服务队伍。

据了解,这些志愿队伍有一个共同的组织——古镇公益协会。佛堂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志愿服务这团“火”越烧越旺。协会自今年5月成立以来,队伍已经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200多人。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每当有志愿活动,一个消息,就“一呼百应”。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但之前很多地方推动志愿服务,都存在着“部门推动一次,志愿服务一次”的被动局面,而且各部门分头行动,遇到节假日好几个部门一起组织志愿服务,而平时可能好几个星期都没有行动。志愿服务的行动组织冷热不均,也冷了不少志愿者的心。

怎么才能让志愿服务行动更常态化、更贴合服务对象的需求?今年7月以来,佛堂镇在古镇公益协会的基础上,推出“携手携心”志愿服务项目。服务项目组织民政力量、党员和协会志愿者,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走访,筛选出85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以“将所有志愿服务力量拧成一股绳”为目标,按照“1+1+X+Y”的方式负责老人生活上的大小事务,打造精细化、定制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公益项目。

“‘1个服务对象’‘1个联络员’‘X多元化志愿服务’‘Y个性化服务计划’”。佛堂镇古镇公益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每位老人的特殊情况,和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佛堂镇精准排查摸底,“一对一”解决老人的生活、医疗、心理健康等问题,并通过资源的“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把分散的志愿力量集成起来,形成志愿服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倍增效应,切实帮助最需要志愿服务的弱势群体。为了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力量,佛堂镇还结合党员联系户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一个志愿服务对象都有一名党员联系,让群众在志愿服务中提升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和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

2020-08-05 ——佛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侧记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2387.html 1 3 爱心接力,演绎佛堂精彩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