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从“入土为安”到“入室为尊”

义乌:建公益骨灰堂 育文明殡葬风

▢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实习生 周昕玥

没有吹吹打打,没有烟雾熏天、纸屑遍地……7月30日上午,一场现代而不失庄重的追思会在北苑街道福泽园骨灰存放堂进行。

面朝水库,背靠青山,绿叶葱茏,占地6690平方米的福泽园骨灰存放堂,建有三幢大气壮观的白墙灰瓦建筑,可容纳33372穴骨灰盒,不仅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村民也从过去大操大办的丧事习俗中得到解脱。昔日陶渊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旷达,在北苑街道各社区有了美好的新解。

政府买单 改葬礼为追思会

当天的这场追思会,是义乌市承孝堂殡仪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北苑街道春晗社区下里角塘村去世老人举办的。鹤撵接灵、介绍生平、致悼词、点亮引路灯、行三献礼……整个灵骨奉安仪式严谨有序,用时不到20分钟。

在追思会现场,记者注意到,一些不失特殊意义的元素让人倍感温馨。素色的纱幔、肃穆的司仪、庄重的仪式、安详的音乐……这些元素,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感觉,区别于传统的那种哭天嚎地、撕心裂肺的葬礼场景,这场特殊的葬礼气氛显得更加温和、庄重,也让家属悼念逝者的方式更加安静、理性,能够以一种敬畏的平和心态,去回味逝者的生前印象。

逝者亲属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往丧事大操大办,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每天帮办的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人力财力全浪费到讲排场、好面子上。“一场葬礼至少要花费三四万元,现在将其骨灰盒存放在公益骨灰堂里,出殡费用大大减少,一下子感觉压力小了很多。”

“普通老百姓去世后葬入公益骨灰存放堂,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举行追思会,还可以根据逝者家属需求提供定制个性化服务,这是北苑街道殡葬改革的‘再升级’。”北苑街道分管负责人介绍,随着殡葬设施短板日益补齐,厚养薄葬观念渐入民心,不仅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村民也从过去大操大办的丧事习俗中得到解脱,一股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在北苑街道渐渐形成。

登堂入室 逝有所安风气新

从占地动辄十几平方米的豪华寿坟,到仅0.5平方米的生态墓地,再到“登堂入室”的公益骨灰堂,北苑街道福泽园的建设是我市殡葬改革的缩影,而殡葬改革也正是从规划建设公益性骨灰存放堂入手。

公益骨灰存放堂具有三个优势:省地、省钱、省心。但“入土为安”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从“入土”到“入室”这么大的跨越,老百姓能不能接受呢?为此,在骨灰存放堂建设初期,市民政局、北苑街道组织村民代表赴上海等地参观考察,在选址和设计方案等工作中让村民也参与进来,认真听取多方的意见建议。

“一穴墓地直接占地需要四五平方米,再加上道路等附属设施,占地至少10平方米。几百座坟墓就是几千平方米,长此以往,子孙后代还能拥有这片绿色吗?”除了跟村民算“生态账”,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还算了一笔经济账:选择骨灰安放在镇级骨灰存放堂,每例奖励1000元,部分殡葬服务由政府出资购买第三方服务,节省了办丧事的费用,火化当天即可下葬,丧事时间也缩短了。慢慢地,村民们接受了从“入土为安”到“入室为尊”的丧葬方式。目前,北苑街道福泽园骨灰存放堂已存放了7000多穴骨灰。

“这个骨灰堂建得真气派!我家故去的老人们都‘住’在这里,到了我这一代人思想上比较认可,心理上也可以接受,厚养薄葬才是真正的孝顺,它不仅让逝者安息,也让生者安心。”市民马先生坦言,以前葬礼不仅花销大,焚烧祭祀用品时现场烟熏火燎的,现在大家到骨灰堂都是拿些水果、点心祭祀,敬一杯酒,献一束花,家人也都很支持丧事简办。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节地生态葬法,完成的不仅是从“青山日益白化”到“绿水青山还复来”的转变,更是从传承千年的丧葬旧俗向现代文明殡葬的思想转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殡葬模式相比,北苑街道福泽园骨灰存放堂可节约土地10亩,也大大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既符合殡葬管理工作“集约管理、生态入葬、文明祭扫”的要求,也实现了“集约土地资源、美化乡村环境、减轻群众负担”的目的。

2020-08-05 从“入土为安”到“入室为尊”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2398.html 1 3 义乌:建公益骨灰堂 育文明殡葬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