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精读

史海钩沉

柳如是: 乘风破浪的传奇女子

从中国古代女子里组个“姐姐团”可不容易。除了嫁给皇帝的那一拨人,能凭实力青史留名的本来就不多,过了30岁还在“乘风破浪”的更稀少。在这其中,明末歌伎柳如是绝对是C位的有力竞争者。也巧,今年大红的《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很有话题度的伊能静和万茜,都曾扮演过她。

柳如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歌舞自然是极好的。虽然年少时就被卖入勾栏,但她并不迷醉其中,反而读书、写诗、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柳如是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自号“如是”。

这样的才情和容貌,让不少江南才子为之倾心。她曾经和年轻的词坛领袖陈子龙有过一段恋情,却在23岁时嫁给了年近60岁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钱谦益也是当时的文坛名人。依照明末的道德标准,士大夫以大礼聘娶歌伎,是伤风败俗的行为。然而,两人相交本来就是因为诗文,社会的舆论压力并没有消解这份爱慕。一个敢嫁,一个敢娶,婚后两人依旧读书论诗,钱谦益还戏称柳如是为“柳儒士”,这份独特的气质和处事风格可见一斑。

如果说嫁给钱谦益之前,柳如是的“传奇”更多源于风尘女子这个身份,那么此后的她则是在动荡时代真正写下了自己的传奇。历史小说《白门柳》在这一层面的刻画十分出彩,作者刘斯奋从1981年开始创作《白门柳》三部曲,一直到1997年终于完成了这个130万字的大部头。第三部完成当年,《白门柳》就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因侧重写明末士大夫阶层的性格状态,被评价为“当今文人心灵的历史回声”。

柳如是作为《白门柳》里当之无愧的女主角,相比影视剧和史书传记里的“女圣人”形象,显得更加丰满真实。在嫁入豪门的动机上,作者给柳如是额外添了一层小心思:除了因为爱,还因为要过妻为夫荣的“宰相夫人”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她会争风吃醋。嫁进钱家摸清情况后,柳如是就迅速和原配夫人、姨娘展开了明争暗斗,并轻松取得了胜利。前者变得诚心向佛、不问家事,后者则差点被赶出家门。

为了过“宰相夫人”的显赫生活,柳如是在支持丈夫方面也尽心尽力。她的心机、机智和大胆也逐渐显露出来。在钱谦益四处“跑官”导致家庭经济紧张时,柳如是大刀阔斧地整顿家庭财政;她还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疏通关系,为丈夫献计拉拢他人,梳理党羽。在明末士大夫争权夺利、各自暗中谋划的背景下,柳如是对东林领袖钱谦益的影响塑造是不能忽视的,她也成为这群男人背后的“另类”人物。

然而成为南明礼部尚书的钱谦益处处忍让,扮出一副可怜的奴才相,这使柳如是感到无比失望。当钱谦益和南明大臣们筹划向清兵献城时,她彻底失望了,毅然选择投池自尽。讽刺的是,一介女流“宁当大明鬼、不做大清人”,官场上的男人们却表面清高,实际上怕死怕得厉害。

关于钱谦益,有一则笑话流传下来:清军入关时,南京城眼看要保不住了,柳如是劝钱谦益一起投水殉节,钱谦益却把手探进水中说:“水太冷了!”于是没有死成。

后来,柳如是虽然被救起,心却逐渐灰暗下来。《白门柳》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终于有一天,柳如是在醉酒后捧起了艳情小说《肉蒲团》,钱谦益去北京做官,她和一个书生开始了偷情的生活。

钱谦益回来,这桩丑闻早已闹得沸沸扬扬。他对此不置一词,反倒是柳如是实言相告。听了她的话,钱谦益却说:“我们男人在大节上都如此无耻了,怎么能有资格再在品德上要求一个女人从一而终呢?”

从柳如是到钱谦益,再到无数高呼反清复明的士大夫,他们的迷茫和挣扎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大厦将倾,有人全力奔走,有人互相陷害,有人誓死不屈,有人临阵投降,但不论他们做了什么,明朝还是一点点消失了。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普通文人该何去何从,男人其实也不比女人知道的多。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2020-08-18 史海钩沉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3025.html 1 3 柳如是: 乘风破浪的传奇女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