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
本报讯 9月5日上午10点半左右,在市区江东中路与义东路岔口,待行人穿过斑马线后,一辆出租车自西向东驶过斑马线,平稳地停在岔口东约50米处。出租车司机下车打开后备厢,取出行李箱交到女乘客手中。在一句“慢走,欢迎下次乘车”的礼貌用语中,这位女乘客愉快地结束了此次乘车。
去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采访,记者也坐上了这辆出租车。这位中年男司机微笑着问:“你好,请问去哪儿?”知道了目的地,他轻快地发动出租车汇入车流,车速快而平稳,途中停车、起步不疾不徐,避让、超车行云流水。
“我们出租车司机也是创建的一分子,要争当文明使者。”万方出租车公司驾驶员陈师傅说。据陈师傅介绍,在我市创建期间,市运管局、出租车公司对从事出租车驾驶人员定期进行上课培训,文明营运的同时也肩负起了创建宣传员的职责。“外地乘客坐车的时候,我们都会向他们介绍我市的创建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让他们了解义乌。”陈师傅说。
据悉,从我市启动创建工作以来,除了每天联合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上路检查出租车车容车貌、文明服务情况外,市交通局还成立文明创建督察组对出租车进行实地暗访,每天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
作为窗口服务行业,出租车每天流动在城区的大街小巷,服务本地居民和八方来客。从一定程度上说,出租车形象的好坏与城市形象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每一辆出租车都应当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每一位出租车司机都应当是一名合格的文明使者。市运管局出租科科长告诉记者,从司机着装到车容车貌,从礼貌用语到文明行车等,都有明确要求,从今年5月开始,运管部门每月对2200多名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为提高出租车司机文明素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