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陈庆文:从卖义乌货到卖全球货

人物名片 陈庆文,男,义乌福田街道田畈村人,加拿大侨商。先后创办枫叶国际商业集团、浙江义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担任加拿大国际中国商会会长、浙江省侨商回归和引进工作联系处主任、金华市侨联顾问、义乌市侨联常委、义乌市侨爱公益促进会监事长等职。

▢ 全媒体记者 骆红婷

实习生 施敏 文/摄

挑过货郎担、摆过地摊的陈庆文,如今除了从事进出口贸易以外,又开始谋划新项目。“我现在正在筹划创办‘义乌城’综合体,集合义乌的优质小商品,打造中国版的‘Costco’。”9月3日,陈庆文指着“义乌城”综合体的规划图对记者说,他去过很多国家,始终离不开家乡义乌,趁自己现在还干得动,希望能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反哺家乡。

从“小货郎”起步

漂洋过海卖义乌货

上世纪80年代初,陈庆文迫于生计,跟着亲戚前往江西一带“鸡毛换糖”。那一年他19岁,挑着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用小百货换取鸡毛。“半个月回家一次,还都是到廿三里集贸市场采购商品。”第一年,陈庆文赚了220元钱。

“后来听朋友说宁夏银川生意好做,第二年,我就精心组织了一些货源,坐火车去银川经商。”机灵的陈庆文一边摆地摊推销自己的货物,一边仔细观察国营商场的产品。当时,银川百货公司里的一款电镀头箍十分走俏,陈庆文通过发饰上的信息找到了远在广州的生产厂家。

陈庆文从广州的厂家一次性采购了几百个头箍,转卖给在义乌经商的商户。“没想到这个头箍在义乌也很好卖,一箱能挣200元。”就这样,23岁的陈庆文很快就有了6万元存款。

过了好几年,陈庆文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了义乌。几年后,陈庆文筹集18万元资金与一名香港商人合作办起了“义乌侨艺毛巾厂”。由于各方面原因,毛巾厂不到一年就倒闭了。第二年,陈庆文看到饰品行业前景不错,又利用下骆宅自家四间平房办起了作坊式个体小厂,开始生产头饰。“1991年,我在桥西街买下了三间两层的楼房,把饰品厂搬了进去,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红火。”陈庆文说,有很多客户为了第一时间拿到货,纷纷跑到桥西街店面等候取货。1993年,陈庆文注册了“罗兰饰品厂”,成为义乌市最早一批本土上规模的饰品企业之一。2002年,他又把“义乌罗兰饰品厂”变更为“义乌罗兰饰品有限公司”。

依托家乡义乌

做大做强贸易

“罗兰饰品”在陈庆文的悉心经营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因为妻子的一句话,陈庆文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妻子对他说:“我弟弟被加拿大一家电视台录取了,我想带女儿去加拿大生活。”一边是最亲近的妻儿,一边是自己打拼了多年的事业。经过一番艰难抉择,陈庆文还是跟随妻儿去了加拿大,把“罗兰”公司交给表妹和职业经理人管理。

到了加拿大,陈庆文并没有放弃事业。由于之前公司和加拿大也有不少贸易往来,他就在加拿大一边维持老客户,一边寻找新客户,不断地让人从义乌寄样品过去。渐渐地,周围几个小区的“老外”都知道了这里住着一个义乌人,在义乌有一家公司叫“luolan”,卖的是义乌小饰品。

2011年,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落户义乌,为进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义乌市场从“买全国、卖全国”向“买全球、卖全球”转型。2013年,陈庆文再次回到义乌,看着家乡几年来发展变化如此之快,十分感慨。“回到义乌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走了。”陈庆文回忆道。

回到义乌的陈庆文抢抓机遇,决定试水进口贸易。他和朋友一起收购了加拿大的一个名为“康大叔”的保健品品牌,将它引入义乌,并在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开了一家欧美国家商品馆。“这两年国内进口市场蓬勃发展,我想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进口产品上。我刚好在加拿大有一定的基础,可以把国外好的产品引入中国,通过义乌这个窗口,又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陈庆文说。

如今,陈庆文的进出口贸易都十分稳定,他把店铺交给家人管理,自己脱身筹划“义乌城”综合体项目。“我看到这几年义乌市场里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款式更新也更快,就想建立一个更优质的平台,把义乌产品推销出去。”陈庆文说,这个项目投资预计10亿元。“现在我感觉自己还年轻,完全可以再奋斗几年,希望能为义乌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陈庆文说。

2020-09-10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75667.html 1 3 陈庆文:从卖义乌货到卖全球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