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义乌是一座有着优良双拥传统的城市,每一寸土地凝结着军民的鱼水情谊;每一个角落奏响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旋律。
2020年,义乌再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全市人民与驻义官兵携手共建、互促共赢,深耕双拥文化,深化军民融合,谱写了一曲“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时代双拥赞歌。
机制赋能 双拥基石再稳固
义乌是一片爱国拥军的“热土”,曾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七届荣获“浙江省双拥模范城”称号,不断见证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统筹全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做好服务保障、营造双拥氛围,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双拥组织和服务网络,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深情寄语,传遍千山万水。把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是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责任所在,也正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初心和使命。在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我市退役军人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年终考核列金华第一,佛堂镇、义亭镇、大陈镇红旗村服务站建设也得到了退役军人事务部、省厅领导的肯定。
2019年,我市开展了市-镇(街)-村(社)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全市14个镇街、535个村(社)退役军人服务站已完成初步建设并挂牌开展工作,为全市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宣传、事项咨询、来访接待、权益保障、关爱帮扶等服务保障工作,让温暖直达退役军人心坎。上溪镇新民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在为退役军人提供规范化、亲情化综合服务的同时,聚焦电商培训,为更多退役军人指明就业方向。
佛堂镇有退役军人服务对象3000余人,为了给退役军人提供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佛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起了总面积500平方米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在运行模式上,通过组建全省首个镇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老兵宣讲团、老兵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适时开展“为老兵送温暖”“关爱在身边”“解难在现场”等活动,为退役军人解疑难、谋福利、创美好,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了为退役军人提供圆满答案的咨询站、推广宣传的信息站、社交对话的联络站、全面多样的培训站、周到温暖的服务站。“我们全力为退役军人提供规范化、亲情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打通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三级服务体系全覆盖,架好服务退役军人的连心桥,办好退役军人的暖心事,当好退役军人的贴心人。
用心用情 拥军服务见真章
一缕乌伤情,传扬百岁声;一阵喧天鼓,舞动新时代。今年8月1日,“双拥情深、共创一流”军地共建文艺晚会如期举行,展现出浓郁军旅气息,深情演绎了部队官兵铮铮铁骨、军魂相传的家国情怀,深刻表达了军民共建、鱼水情深的时代主题,共同描绘了军民携手、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晚会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将一款按义乌舰1:48的比例制成的手工竹编模型捐赠给我市。模型采用30多种编制手法和数种名贵竹子精心编制而成,磅礴大气、精美绝伦,表达了义乌人民对强军事业和海军发展的美好期盼。
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万家团圆之际,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登门慰问,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用最温暖的方式向驻义部队和2.8万余名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送去最诚挚的祝福,进一步增强崇军关爱氛围。
商城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在国际商贸城四区建设双拥工作宣传阵地,营造爱国拥军的良好氛围。在商城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市场经营户也积极参与双拥工作,其中三区组建了一支以女性经营户为主的“义乌市爱国拥军联合会文化艺术团”,每年参加全市“八一”文艺晚会,常态化开展文艺节目进军营活动,被市人武部授予“义乌市民兵文艺小分队”称号。
以全市驻军最多的北苑街道为主阵地,通过做好品位提升和功能发挥的文章,我市全力打造“四个一”的义乌双拥示范带。位于北苑小学前侧的“小游园”设有一条长廊,廊架两侧分别布置了英雄人物展览。“让孩子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传承红色基因。”漫步英雄人物长廊,市民黄女士和女儿津津有味地阅读相关内容。
一直以来,我市传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扎实推进双拥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社会化有效落实,构建了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关系,形成了全民拥军优属、驻军拥政爱民、军地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精细精准 就业创业暖人心
为助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从落实政策扶持、技能培训、举办招聘会、优化创业环境等方面全面发力;建立“三个一”模式,加快就业创业帮扶“一件事”。
在全市退役军人创业情况排摸基础上,搭建了一个集就业创业培训推荐、项目孵化、创业导师团“一对一”帮扶、金融支持的共享平台。在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线下推荐、网上招聘会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线上线下联动就业招聘机制,分5期推出“2020退役军人网上专场招聘会”活动,提供岗位1083个。在就业创业政策全面梳理基础上编印了一套帮扶指南,告知退役军人创业具体事项的政策依据(可否办)、办理部门(哪里办)、办理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和咨询联系方式(怎么办),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今年7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跨界园设立了退役军人创业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为退役军人创业服务的理念,与跨界园原有的创业生态紧密衔接,着力做好退役军人的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梳理、项目筛选、项目落地等一系列服务,使得退役军人尽快进入创业状态、融入创业圈子、明确创业方向。前不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浙江跨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助推退役军人创业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研究探索为退役军人创业服务的方法路子,提出退役军人创业各项优惠措施和帮扶政策,引导跨界园在现有的基础上,让更多的退役军人前来创业。
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术培训是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促进退役士兵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因地制宜,借助市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优势资源,大力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共举办退役士兵技能培训8期,培训学员876人。去年以来,培训班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配备、灵活教学实践,对结业学员创业就业情况及时跟踪掌握,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改革引领 加快办事跑一地
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从什么时候开始?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又到什么时候结束?对于全市的退役军人来说,这个问题早有答案。2019年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贯通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管理保障全过程,以“跑零次”“无感办”为切入点,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集成“一件事”联办和“服务包”,不断提升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尊崇感。
今年,农村籍退役士兵黄樟喜年满60周岁,通过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的“无感智办”服务,他不必跑部门提交申请材料,便顺利享受到了补助发放款。“自己不需要提出申请,一次都不用跑,政府部门就把事情办好了。”不少农村籍退役士兵对这项便民措施打心里感动。据了解,改革前,农村籍退役士兵需提供入退伍证、退役时落户农村相关资料、填写申请表等材料5份,跑腿3次、盖章2次才可完成。改革后通过主管部门主动核查、全权代办,当事人无需申请和提供任何材料,实现“无感办”。截至目前,已实现16个民生事项“零次跑”,通过主动筛选、镇街初审、部门核定,在退役军人提出申请前完成办理,让退役军人在“无感”中体验到优质服务。
“很方便,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为我们提供便捷的‘一件事’联办服务。”作为今年首批退役报到士兵,8月31日,办理完报到手续的某部队退役士兵楼志祥说。这是我市全心打好就业安置组合拳的一个真实写照。退役士兵联办平台建立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整合优化部门间办事流程,一站式办理涉及退役士兵办理落户关联12个事项,办事环节从6个精简到1个,提交材料从24份压缩到5份,跑腿次数从6次减少到1次。在简化登记报到手续同时,提供技能培训指导、就业信息推介、创业优惠服务信息介绍等3个特色服务,发放“荣光礼盒”,让退役士兵返乡“兵至如归”。
针对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点,注重事前审核。“如退伍登记表和入伍登记表中的入伍时间不一致问题,通过电子档案等大数据进行查找、比对、审核。”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群众反映相对较多的户籍等问题,会同公安、镇街进行集中审查、核实,确保材料精准。相关事项办理后,将名单导入“一网通管”平台执法监管对象库,纳入“双随机”执法范围,并将执法情况通过“一网通管”掌上执法系统上进行登记。三季度以来,开展退役士兵安置及优抚优待两个专项执法检查共100次,其中“双随机”检查85次,与卫健局、交通局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共15次。
多元参与 致敬“最可爱的人”
老兵王瑞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奖章获得者。由于身体一直不好,每年冬春季节都要住院3次以上,通过党员上门关爱送温暖,责任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身体、帮助实时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转,本人及家属给予了十分好评。
“全面开展‘1+3+X’关爱帮扶工作,打造关爱代办品牌,及时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享受优抚待遇的抗复、解复、建复及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人员,开展“1+3+X”组团响应关爱帮扶对象生活、医疗、临终关怀服务,通过建立护理服务补助发放代办制度推动“零跑腿”代办服务,开展满意度调查实现关爱闭环。
我市以重点优抚对象需求为导向,将服务内容项目化,引入4个专业社会组织,带动20余家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在社会上形成抢当服务老兵志愿者的良好风尚。同时,瞄着服务对象的幸福指数跑,提供分类、“点单式”服务,寄语未来、同悦社工、爱国拥军联合会开展的“优+”“微心愿”“文化拥军”等特色活动,为不同对象提供了“定制式”的差异化需求。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使拥军优属活动不断丰富,公众参与拥军优属的内生动能强劲。“爷爷,祝您生日快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您了。”中秋前夕,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红水晶协会等10余家公益组织开展“情系功臣,关爱老兵”慰问活动,200余名爱心志愿者共同为义乌近300名老兵送去节日的祝福,并为37名老兵过生日,衷心祝他们健康长寿。
军爱民,民拥军。在维护城市安全稳定中密切配合,人民子弟兵和群众心手相牵,共同奠定了义乌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根基。驻义部队广大官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面对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市6000余名退役军人主动请战,他们不分昼夜,无惧风雨,成为迎向风暴的“最美逆行者”。义乌机场是军民合用机场。在海军驻义部队的大力支持下,民航机场逐步增加通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大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拥工作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具有更现实、更紧迫的意义。站在新起点,义乌始终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用真挚的情感、炙热的情怀,继续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这一金字招牌,为加快推进“两个样板”城市建设、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不断凝聚起党政军民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