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何欣
本报讯 随着气温的降低,近来市中心医院接到的急性脑梗病人逐渐增多,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但也不乏40多岁的中年患者。
上周一早上7时多,准备送孩子上学的李先生正低头找鞋子,突然眼前一片模糊,而后迅速倒地,家人赶紧将他扶起。一两分钟后,李先生嘴上说“没事”,却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嘴角歪斜的状况。妻子林女士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往市中心医院急救。
经急诊CT检查,医生考虑李先生得的是急性脑梗死,立即予以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医院,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溶栓后发现仍存在左侧肢体乏力,我们就立即进行取栓手术。”主刀医师、神经外科副主任朱志刚表示,家属在病人出现症状时反应迅速,就医、溶栓、手术环环相扣,医院脑卒中综合救治能力强,这些都为李先生敞开了生命的快速通道。
当天上午,李先生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目前已顺利出院。
朱志刚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每年都会有两次高峰期,春季3月—5月,秋冬季11月—次年1月,都是在气温骤变时高发。在秋冬季节转换时,冷空气活动频繁,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使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朱医生提醒,脑卒中虽来势汹汹,但“可防可控”,脑卒中的预防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一定要改掉吸烟饮酒、高盐高糖、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加班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秋冬季节,应谨防脑卒中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