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义乌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之际,我市正式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这是义乌近年来获得的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项荣誉,是全体义乌人民的共同荣光,也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一座新的里程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义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争“牌子”、拿“荣誉”,更重要的是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软实力,让越来越多生活和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感受到文明的温度与厚度。
村里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房前屋后的乱堆放改造成了绿化带;全国首创“无收费城市”“无证明城市”、无复印机办事大厅等改革;制定了信用信息归集使用、联合奖惩、“黑名单”曝光、“七天双公示”及在行政管理中应用信用产品等一系列制度……从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到城市秩序的大幅提升,创建路上的种种举措让义乌的“颜值”和“气质”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成绩可喜可贺,成效可圈可点。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志着义乌文明创建工作迎来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接下来,我们需要化荣誉为动力,把文明城市建设得更具质量、更高水平、更有效益,全力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高地。
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努力用好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重要抓手,不断增强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让广大老百姓过上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和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要狠抓常态长效管理。全面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创建成果并不能一劳永逸,成功创建既是荣誉更是压力,必须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立足长远,固化好经验、好做法,常抓常新、落实落细,这是每个文明城市的应有态度。
要狠抓关键薄弱环节。全国文明城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可否认,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义乌仍有不少短板和差距,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坚持办实事、讲实效,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查漏补缺、持续发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和2035年发展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继续广泛发动群众全员参与,让文明之风遍地吹、文明之花遍地开,向着下一个辉煌,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