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

骨干教师下乡,带动农村学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农村教师对调进城,获专业个性化发展——

城乡交流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 全媒体记者 樊婷婷 文/图

2020年义乌市小学学科优质课评审日前落下帷幕,绣湖小学教育集团共有19位老师获得20项优质课,其中包括6个一等奖、3个第一名。更令人欣喜的是,获优质课荣誉的19位老师中,因绣湖小学骨干下乡支教对调到绣湖小学工作的农村教师有6人(获得7项优质课),集团内交流的教师1人(获优质课第一名)。

可以说,青年交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导师团的指导,离不开学校的助力。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绣湖小学多年来一直重视发挥示范小学的辐射作用,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送到乡镇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助力当地学校发展。同时,引进一批有梦想的优秀青年教师,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团体式等多种形式的卷入研修方式,进行分层次、分学科的教师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陈新敏:义乌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 义乌市STEAM教育优质课三等奖

陈新敏是2020年8月交流来到绣湖小学的,之前在杭畴小学任教7年,现任绣湖小学二年级数学组长。

“一路征程,单枪匹马怎能远?前行路上,绣小团队伴我行。”回顾比赛获奖历程,陈新敏说除了激动,更多的是内心充溢着的感激和温暖。“回顾两个月来的力量,从第一轮中心校说课上课,到冲出中心校进入市级赛课,一个个场景如电影般呈现。”陈新敏说,这次获奖要特别感谢他的导师刘贵老师。从说课理念、核心问题、课堂内容、板书设计等各方面,刘老师都为陈新敏提出了建议,并为他逐字逐句修改说课稿。在肢体语言、说课演绎方面,又建议陈新敏多向方旭英老师请教。刘贵老师还带着陈新敏参加其工作室的活动,带他参加全市信息教研活动……

一次次的练习,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鼓励,让陈新敏的说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他将导师的一次次建议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较快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课堂实践能力。

就这样,在导师的帮助指导下,在自身的拼搏努力下,陈新敏最终获得了义乌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杨 洁:义乌市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

今年是杨洁老师从教的第九个年头。2019年,她从江湾小学对调到绣湖小学工作,现任二年级年级组长。来绣湖小学的近两年时间里,其两篇学科论文在国家级优秀刊物发表。

杨洁回忆,收到比赛通知后,她就忙不迭地着手准备起来:系统地熟悉教材,板块式地梳理内容,有节奏地按照计划推进优质课的备赛。从周一到周五,白天管理班级,开展日常教学,配合学校完成年级组长的工作,一有空余时间就去学校财务办公室“围堵”导师郑红建。

“这次获奖,多亏我的导师郑红建的助力,无论工作再忙,郑红建老师总是第一时间为我答疑解惑。没有他的指导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杨洁说。

而导师郑红建却说:“杨洁得第一跟她的教学基本功与勤奋密不可分。她有着较强的教学功底,虚心好学,一有空就说课与试教。为了说好一节课,她说了一遍又一遍,向导师说、向同办公室老师说、向其他学科老师说,最终形成了适合自己的说课模式。为了上好一节课,她一连试教了三个班,试了改,改了试,正是有着执着的精神,才形成了一套合身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案。”

陈 莹:义乌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一等奖

“历时两个月的优质课评比终于落下帷幕,这一路,体验磨课的焦灼,经历赛前的忐忑,收获成长的喜悦,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陈莹老师,教龄8年。2016年从义亭小学对调到绣湖小学,期间获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并参与编写书籍《打开童书育心灵》。

陈莹说,从决定参赛到获奖,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感谢同事的帮助、导师的鼓励,是绣小团队给予她前行的智慧。

“真的特别感谢蒋玉卿和徐慧英两位导师,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在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我说课,一字一句地修改教学设计。”

在一次次的上课后,陈莹的视角在改变,她的关注点也在改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她更关注学情;开展体验探究时,也更努力倾听学生的声音。在一次又一次的试教后,陈莹逐渐变得自信从容;在一课又一课的打磨中,慢慢摸索出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

周夏霖:义乌市科学优质课一等奖

2015年,周夏霖从春华小学对调到绣湖小学工作,现任科学组组长。

“当看到优质课比赛文件起,我的心其实是悬着的,对如何说课、准备上课感到迷茫。但在学校合理安排下,我慢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周夏霖说。

每一天,导师朱巧林都会早早和周夏霖约定说课的时间和地点,并要求其按照比赛的形式进行准备。大课间、午餐后、托管等时间,朱巧林总是见缝插针地听周夏霖说课并为其作详细的指导。从说课模板到眼神动作,从教学流程到重难点突破,朱巧林都毫无保留地指导。

从校内选拔到团队组建,从集体说课到邀请名师指导,从大组点评到安排导师一对一指导,学校的精心组织让周夏霖对比赛也越来越有信心。

“白天,在导师们的带领下不间断地进行实战演练,晚上则是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总结。”梳理说课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模板和说课状态,熟悉整理教材内容,周夏霖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周夏霖认为,比赛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最大的收获。

2020-12-14 骨干教师下乡,带动农村学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农村教师对调进城,获专业个性化发展——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70276.html 1 3 城乡交流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