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参保106万人 惠及5668人 累计支付超亿元

长护险建设出实效 失能人员不失保障

▢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长期失能人员逐渐增多,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前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失能人员保障滞后,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目前我市户籍人口60周岁以上占比已达20%。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如何走出这一困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从市医保局了解到,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初衷,除了提高失能人员生活品质、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的负担外,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作为长护保险国家重点联系城市和省级试点城市,我市于2018年9月实施长护保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社会口碑。目前我市长护保险参保人数达106万,户籍人口参保率99.97%,长护保险基金累计支付超亿元,惠及5668名失能人员。

一举多得 让失能人员不失保障

江东街道67岁的马大伯因脑干出血导致失能,目前处于卧床状态,平时主要由其妻子照料。因初次发病,加上心态较好,老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之前,马大伯要做康复只能选择住院治疗,这就需要妻子医院家里两头跑,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2020年8月,马大伯加入长护保险家庭病床项目,由江东卫生院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提供血压监测、针灸、自理能力训练等康复治疗,让其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医院里的专业治疗服务。目前,马大伯病情稳定,康复情况良好,其妻子还参加了护理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系统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

可以说,长护保险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失能人员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

据了解,我市长护保险深度融合机构上门护理、医院长护病房和家庭病床制度建设,引导优化了养老和医疗产业的资源配置,改变了一些老人长期“住院养老”的想法。此举不仅缓解了医院长期压床的问题,也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据统计,通过长护保险医养结合的政策支持,我市养老机构长护专区累计服务34.19万床日,医疗机构长护病房累计服务1.42万床日,家庭病床累计服务1376床日。仅长护病房和家庭病床,每年缓解医院压床可减少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达1000万元。

机制完善 城乡一体全覆盖

据义乌市医保局负责人介绍,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员,经评估符合我市长护保险待遇享受标准,接受护理服务的,享受长护保险待遇。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义乌长护保险已形成覆盖全民、待遇均等、服务便捷的基本政策体系和经办服务机制。

在基金筹集上,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同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目前,人均筹资标准为123元/年,由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分担,其中,职工和城乡居民个人负担36元,单位缴费和财政补助87元;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众个人缴费由政府全额补助。

在经办方式上,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人保财险义乌市分公司作为第三方承办单位,采用“经办服务+风险保障”的模式。在弥补政府经办人员不足的同时,促使商保公司主动发挥其精算、信息、客服、风控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基金使用效率。

在待遇标准上,按照居家上门护理、养护机构护理和医疗机构护理的不同服务形式,实行待遇差异化支付。目前,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包平均支付标准不超出90元/天,基金按80%的比例支付;养护机构护理服务包平均支付标准不超出90元/天,基金按75%的比例支付;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包平均支付标准不超出130元/天,基金按70%的比例支付。其中,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众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费用由基金100%支付。

发展产业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在义乌市政府和复旦大学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市医保局牵头组织失能人员护理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具体培训工作由复旦大学课题组、义乌市怡乐新村养老服务中心、浙江机电技师学院三方共同实施,旨在提升家庭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认可,培育护理服务力量。

失能老人张大爷患有精神病、高血压、慢性肺炎,又因脑出血致全身瘫痪长期卧床多年,大小便失禁,月均用药开支1000元左右,老伴专职在家照料,整个家庭无其他经济收入,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

经失能评估,张大爷符合长护保险保障范围,每月可享受1600元左右的长护保险待遇,老伴也因此成为专属的“家庭护理员”。“多学点专业的护理知识总是好的,再说,有证考出来终归是好事,万一以后能派上用场呢。”获悉有失能人员护理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后,张大爷的老伴马上报名参加。

据统计,目前我市长护保险的定点护理机构已达36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9家,共计养老床位4810张、长护床位1120张,医疗护理机构27家,共计长护病房147张、家庭病床206张,上门护理服务机构3家。接下来的一年内,还会有三家大型养老机构将被纳入定点管理,养老床位将增加至6000张以上。而通过职业化培训的家庭护理员,也将成为护理机构的后备资源,进一步提升护理产业供给能力。

随着护理产业供给能力和机构护理水平的“双提升”,我市失能人员机构护理比例有较大提升。目前,机构护理占比达52%,其中机构上门护理达32%,实现机构专业护理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2021-01-20 参保106万人 惠及5668人 累计支付超亿元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81691.html 1 3 长护险建设出实效 失能人员不失保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