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摄
60-69岁老人标注绿色,70-79岁老人标注黄色,80岁以上老人标注橙色……在上溪镇苦竹塘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上溪中队(以下简称上溪交警中队)与该村两委联手,推行“枫桥经验”,创新“分色化”管理模式,在有老人的农户家门口都贴上一张安全出行联络牌,上面清晰地写着老人的名字,名字的底色根据不同年龄标注不同颜色,还写有村党员联系人姓名、联系交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积极推广“分色化”管理
“为了增强老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就要从实际情况中寻找突破。”上溪交警中队长吴敬平表示。一直以来,农村老年人因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肢体反应迟缓等原因,交通事故发生率占比较高。老年人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骑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占用机动车道等,都成为事故发生的主因,老年人出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为此,上溪交警中队结合“党建+单元+警务”工作,让“枫桥经验”更接地气,党政联手,依靠群众,在农村积极打造“分色化”管理样板。苦竹塘村共有村民1300多人,加上外来人口共有3000多人,而老年人就有400多人,村内老年人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考虑到该村的实际情况,推广‘分色化’管理试点迫在眉睫。”吴敬平说。
去年5月,上溪交警中队联合苦竹塘村干部及党员,一户户上门走访,将每家每户老年人情况摸清并登记在册,并组织老人,依据不同年龄在绿色、黄色、橙色等不同颜色的《交通安全责任书》上签名,承诺遵纪守法、安全出行。当时,苦竹塘村吴大伯也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前我开电瓶车都没有戴头盔的习惯,后来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头盖骨凹了一块,教训非常深刻,现在我想带头遵守交规。”吴大伯说。
“云溪嫂”加入日常管理
“分色化”管理模式实施后,上溪交警中队联合村干部,加强对村民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对村内道路的行车环境、安全隐患不定期开展排查;对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建档造册,每辆电动车上都贴上数字编号,做到“一车一档”,便于统一管理。此外,村妇女代表队伍“云溪嫂”也协助做好日常宣传、文明劝导等工作。
“只要是为村里好的,我们都愿意参与并配合,更何况交通管理的宣传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苦竹塘村第一书记宁振柱表示,“分色化”管理明确了不同年龄老年人的管理办法,如对于60-69岁的老人,以普及交通法规、劝导其戴头盔等为主,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则以劝导其不开电动车,减少单独外出或外出时由家人陪同等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村民识别交通标线标识,上溪交警中队在苦竹塘村一小广场里“画”上了缩小版的道路交通标识。党员及“云溪嫂”都会引导村里老人和小孩模拟体验安全过马路,帮助他们认识道路标识。“你知道道路上的菱形代表什么意思吗?”“云溪嫂”杨大姐说,就是提醒车辆前方有斑马线,要注意减速。为了让村内党员干部及志愿者都熟悉交通安全法规,上溪交警中队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增强业务能力。
在苦竹塘村口,还设立了一个“交通安全记录牌”,上面每天更新两个数据,一个是无死亡交通事故的天数,一个是无伤人交通事故的天数。路口边,苦竹塘村交通管理服务站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中,并计划于今年4月启用,为苦竹塘村及周边村庄老百姓提供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交通处罚处理等服务。
据统计,上溪交警中队自实施“分色化”管理模式以来,苦竹塘村车损事故从2019年的46起降到2020年的23起,人伤交通事故从2019年的6起降到2020年的2起,事故发生率与伤亡率呈断崖式下降,保护了一方百姓的交通安全,也保障了道路畅通。吴敬平表示,目前上溪镇毛塘楼村与新民村已开始试行“分色化”管理模式,希望在试行进程中逐渐完善该模式,并希望将该成功经验延伸推广至全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