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夙夜匪懈,时代之路是闯出来的。
昨日召开的全市作风建设暨自贸试验区工作推进大会上,义乌人“闯”的精神内涵被阐释得透彻且深刻:敢闯、会闯、愿闯,闯天下、闯改革、闯转型、闯难点,“闯”字当先,字字铿锵、句句中的,引人深思、振聋发聩。会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定下了这一朴素而清晰的基调:新发展阶段,义乌必须“闯”!
在贫瘠的酸性红土路上,货郎担深压出行商足印;在打击“投机倒把”的风险中,小商品市场诞生了;在WTO来了怎么办的争论中,国际商贸城开业了;在没有复市标准的一众踟蹰中,义乌复市的防疫闭环成熟了。回首来处,伟大的义乌人民共同擎起如椽巨笔,以舍我其谁的那股子韧劲、拼劲、闯劲,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越、荡气回肠的时代史诗。义乌人的“闯”,是咬定青山、砥砺奋进,是知难而进、开拓拼搏,是兼容并蓄、诚信包容。
已经过去的“十三五”是义乌“闯”字诀的大舞台。出口贸易首次跨上3000亿元台阶,快递量从全国第八跃升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升全省17强县市第一,总量跃居金华第一,绿色发展指数跃升全省第一,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扎实推进印证了“闯”字诀是科学、务实、有效的。
闯,是不变的选择。今年,不仅是“十四五”开局,还是建党一百周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一都”“九中心”“十五张牌”是当前义乌的硬目标、硬任务、硬要求。对义乌人的集体品格而言,越是难点越抓“闯点”。所谓“闯点”,就是能够将堵点、痛点、难点、盲点转化为拐点、亮点、突破点和创新点的关键节点。正确的方向、科学的方法,加之坚韧不拔的闯劲儿,“硬骨头”又何惧?
闯,是从实际出发。每个“首次”、每个“跃升”、每个“更进一步”都是不容易的。义乌的敢抢敢闯、敢拼敢干,是从实际出发,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跨入自贸区时代后,我们迎来了开拓新机遇,应牢牢立足政策优势,在体制机制等方面“闯”出新突破。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现状看,义乌可以立足市场向心力,进一步在城市、资本、人才吸引力等方面“闯”出新阵地。义乌有着扎实的数字化改革的基础,应乘风而上、顺势而为,在数字综保区、数字清关、数字人民币试点等改革创新重点上“闯”出新路径。
闯,需要保持定力。面对大环境、新格局,写好“闯”的篇章,保持稳扎稳打的定力才是“基本定律”。疫情背景下,义乌包飞机、包高铁、包大巴,直接“抢”回13万人,间接带动超过30万人返岗,比其他地方提早半个月复工,在境外疫情蔓延前完成了年前订单。经过不懈努力,义乌经济和城市转型初显成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发展功能快速完善,总人口从202万增加到248万,为下一步的“闯”奠定坚实基础。
闯,需要凝聚合力。群众首创、企业独创、社会众创、党政开创。义乌的“闯”,合力来自干部群众,来自社会政府,来自各行各业,来自你我他。没有合力,就会变成“不闯”,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好规划等于白规划;没有合力,就会变成“乱闯”,瞎折腾、扯犊子,有规划等于无规划;没有合力,就会变成“白闯”,懈了劲儿、泄了气儿,不可持续地前功尽弃。“闯”的过程里,每一仗都是攻坚战,唯有同心同德、气运相合,才能啃下每一块“硬骨头”。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未来之路定是一条光荣、漫长而又艰巨的道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之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选择以“闯”之伟力,在自信与坚定中抵达梦想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