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相传到了这一天,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就要抬起头来,开始布置一年的降雨。所以这天也叫“春龙节”。人们念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期盼着获取更大的丰收。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所有的龙,都是“秋分潜渊,春分登天”。为了在春分之日顺利登天,它们必须在二月二日这天从冬眠中醒来,抬抬头,伸伸腰,看看哪里需要行云,哪里需要下雨。然后打起精神,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二月二”的最大标志,就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正像白居易在《二月二日》诗中所描绘:“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一场新雨刚过,万里碧空晴朗。田野中草发芽、菜生叶,春风荡漾,万象更新。这时一群青年男女穿着轻衫,骑着细马,来到渡口,一字排开。准备渡过河去,采花挑菜,踏青游赏,好一派大好春光。
关于“二月二”,还有另外两种传说。据《岁时广记》载,正月的最后一天,为“送穷日”。到了这天,家家都要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而二月二日,则为“迎富日”。相传在二月二日这一天,有户人家领养了一个孩子,从此便大富起来。从那以后,每到二月初二,便有很多人到野外采摘蓬叶。因为蓬为多子植物,古人以“蓬”代“子”。然后向门前祭之,谓之“迎富”。
宋代文人魏华父,还曾写过一首《迎富》诗:“才过结柳送穷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俚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迎富之心,人皆有之。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君子爱财,必须取之有道。如果捞取不义之财,则为人所不齿。
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喜欢“二月二”的另一种风俗,即“开笔礼”。相传二月初三为文昌神的诞辰日。到了这一天,所有的文人雅士都要敬奉文昌,以求科举登第。而在此前一天的二月初二,则要为即将读书的儿童举行“开笔礼”,表明从此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的读书人,一般要行四个大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礼”的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开笔礼”以后,就标志这个孩子将要动笔写文章了。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开笔”。上学是一次“开笔”,作文是一次“开笔”,中考是一次“开笔”,高考是一次“开笔”。到参加工作后写公文、策划、论文和新闻,又是一次次“开笔”。每一次“开笔”,都是一种进步。在一次次的“开笔”中,我们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快乐。
春天是这个世界的盼头。冰冷的寒风,即将离去;温暖的艳阳,就要到来。只有在春天里种下希望,才能在秋天里收获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