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何 欣
通 讯 员 金南星 文/摄
“你的颈动脉狭窄有多久了?”“你得注意……”这几天,来到浙大四院全科医学科门诊的市民都感到新奇,怎么医院里多了一位外国医生,而且中文说得“倍棒”。
这位笑起来亲切近人的外国医生是阿马尔博士,这是他正式入职浙大四院的第一周。这两天,他正在全科医学科门诊跟诊,熟悉和了解医院的各项系统和流程。坐在他边上的朱医生,和他同时在浙大二院规培学习过,老同学相见,分外开心。
阿马尔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义乌唯一的外籍医生,加入浙大四院后主要负责国际门诊工作。他是义乌外商群体中的“名人”,也是大家的“私人医生”,5000多个微信好友中80%以上都是在中国的外国籍患者。下班后,他还时常通过微信、电话,解答这些患者的疑问。
为何来到中国当医生?为什么留在义乌?许多患者对这位医生的情况感到好奇。其实,阿马尔来自也门共和国,从小就对中国医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13岁那年,他的父亲生病了,指明要去有中国医疗队的医院治疗,最后正是中医针灸治好了父亲的面瘫。感恩、崇敬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从那时起,阿马尔就梦想去中国学医。
1997年,18岁的阿马尔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毅然选择来中国学医。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苦学一年汉语后,他顺利进入天津医科大学。学习拔尖的他,从本科一路读到了博士,最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很多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来到义乌从医。
阿马尔说,义乌是一座国际化、开放、包容的城市,而浙大四院是浙江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是高水平的国际化医院,是家门口的省级医院,是义乌众多外籍友人就医的重要窗口。高水平的医护队伍、国际化的医疗服务,很大程度消除了外国患者异国就医的疏离感,浙大四院率先把多种国际商业保险服务引入浙中地区,给外国籍患者创造了更轻松便捷的就医体验。
来到浙大四院,阿马尔再次和他的导师、同学一起工作生活。他说,走进这里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他早已把义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期待在浙大四院更好地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病患,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救死扶伤的梦想。阿马尔的母语是阿拉伯语,而他的英语和汉语也都相当不错,他擅长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慢性病的诊治与健康管理,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本周一,阿马尔的国际门诊正式开诊。对此他很兴奋:“我喜欢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国际门诊作为一个给外国人看病的窗口,需要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题,这对我来说的确有压力,也让我感到骄傲。我的很多病人都是做生意的,给他们看病就是为促进城市贸易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