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图
本报讯 立夏已过,近日,我市金灿灿的麦田迎来收割期。记者在义亭镇枧畴村看到,成片的麦田中,一阵微风吹过,麦浪滚滚,收割机在麦田里不停地穿梭,数十只白鹭在上面欢快地飞舞,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金黄色的麦穗在微风中舞动,还飘来淡淡麦香,这景色太美了!”义乌市健源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楼国三告诉记者,最近常有摄影爱好者结伴来此拍照,随风翻滚的麦浪和翩翩起舞的白鹭都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里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小麦是重要的冬种作物,也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要一环。这些日子,全市各镇街的种粮大户都在忙碌着收割成片的小麦,到处是一派农忙景象。”市农业农村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的小麦种植面积连年大幅增加,今年更是创下1.42万亩的新高,增幅达173%。
“现在,义乌人不必去远方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风吹麦浪的美好景象。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投身于金色麦海之中,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起层层麦浪,农业丰收在望。”华溪谷美丽田园负责人虞东红对记者说,在大多数人眼里,小麦是一种多见于北方的农作物,然而自去年以来,为了提高农田的利用价值,我市部分种粮大户把原来的“早稻——连作晚稻”熟制调整为“小麦——单季稻”熟制,再加上非粮化整治成效初显,部分新增田块也种上了小麦,小麦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三服务”活动,组建了13支技术小分队,全方位跟进指导粮食生产,积极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累计派出农技人员360余人次。该局还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小麦、水稻规模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分别给予每亩300元和400元补贴,给种粮大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三夏”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农民全力抢收抢种,确保夏粮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