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注入“红色”元素 打造多样农田

赤岸农业“标准地”变出新花样

毛店茶园内,稻田与茶园连成一片。

▢ 全媒体记者 王佳丽 文/摄

“党徽的图案应该放在这个位置,我们要严格依据坐标图放样,这样才会有完美的效果。”6月24日上午,在赤岸镇乔亭村彩稻公园的高标准农田内,几名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学生和义乌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向伟“擦”出了别样的火花,他们正在为“红色党建”彩稻放样。

不久后,这片占地592亩的彩稻公园将迎来新变化:一幅用彩稻勾勒出的“红色党建”向往图将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场试验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赤岸镇农业“标准地”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据了解,2019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推进纯农招商项目建设,赤岸镇以乔亭村592亩流转到期土地作为突破口,借助农业“标准地”建设和“美丽田园”创建的东风,依托商城集团结对赤岸西海精品线的优势,全力推进乔亭村彩稻公园建设。

此后,作为彩稻公园的农业大户,在赤岸镇党委的积极对接下,冯向伟向浙江大学水稻研究院教授请教专业知识,并保持长期交流与合作,助力彩稻长势越来越好。与此同时,赤岸镇持续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以集成“美丽田园”建设为载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如为农业大户提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产作业道、灌溉排水设施、游步道、上下机坡、休息亭等,并由政府给予补助。

“农业‘标准地’改革之前,原来的引水渠设施不完善,引水时会漏水,这不仅浪费水,还影响灌溉效率。”冯向伟说,农业“标准地”改革后,赤岸镇负责修复了高标准农田内的引水渠,仅彩稻公园内新建的引水渠就有三四千米长,灌溉效率大大提高。不仅如此,赤岸镇还积极推进农田路网建设,大大方便了机械化运作。

“我从乔亭村流转过来的农田有900多亩,现在这些农田连成一片,操作起来方便多了。”冯向伟说。如今,曾经分散的农田被整合成了大片高标准农田,不仅适合机械化、现代化操作,农作物的产量也比之前增加了10%,大大提升了种粮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这片彩稻公园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不仅如此,在赤岸镇毛店茶园内,300多亩绿油油的早稻颗粒饱满,山坡上的茶叶泛着微光,这一绝美的景色,正是农业“标准地”改革的又一成效。据赤岸镇农业农村办主任金帅介绍,今年以来,赤岸镇积极推进并完成非粮化整治约5000亩,在此基础上,该镇累计完成农业“标准地”建设9924亩,涵盖雅治街、新樟、尚阳、乔亭等村;同时,今年还完成早稻种植1.14万亩,同比增加2300亩,种植面积与早稻增量均居全市第一。

“结合非粮化整治工作,我们计划今年再新建农业‘标准地’2000亩以上。”赤岸镇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建设农业“标准地”和非粮化整治的基础上,他们将对农田进行逐步提升,建设更多类似乔亭村彩稻公园一样的美丽田园。

2021-06-28 注入“红色”元素 打造多样农田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0467.html 1 3 赤岸农业“标准地”变出新花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