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陆港,走向世界。
今年以来,作为义乌对外开放的主平台之一,身处改革前沿阵地的陆港集团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积极推进“廉洁丝‘陆’”清廉品牌建设,不断超前发展,用足改革资源,抢抓自贸区、综保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构建“大口岸、大码头、大通道、大物流”,坚定当好对外开放排头兵。
起舞“双循环” 架起开放新桥梁
仲夏时节,商城义乌迎来“热浪”——
义乌铁路口岸完成首票“0110”(一般贸易)转关业务,实现“市场采购1039+一般贸易0110”拼箱出口转关;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实现进口宠物食品“零突破”,这是义乌依托自贸试验区大力培育进口宠物用品产业的最新成果;义乌快件(跨境)监管中心数字清关项目票件量日均破万单,义乌进口通道进一步拓展;累计办理自贸区虚拟注册企业1496家,1321家已获得经营证照。
站在陆港集团发展的每个方位,都能感到活力在喷涌、在升腾。
汽笛轰鸣,代替了千百年前的驼铃声声。
仲夏时节,酷暑依旧,义乌铁路口岸集装箱堆场,集卡车来回穿梭,数台龙门吊悬臂张开,将数十个印有“中欧班列”字样的集装箱,准确吊装至“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车板上。6月16日15时18分,第1000列“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开往俄罗斯莫斯科。
疫情之后,“义新欧”中欧班列成了中外贸易客商心中最可靠的“希望之车”。东方日升(义乌)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圣建深有感触。去年5月,“东方日升”生产的一批光伏板即将交付欧洲客户,按照交货日期需7月底运送至荷兰德拉赫特市。受疫情影响,国内赴欧航空运力锐减,运输成本急剧上涨,海上运力也处于停摆状态,运输时效无法保证。“如果货物不能及时发运,对客户对公司都会有重大影响。”正当王圣建满心焦虑的关键节点,经过陆港集团、市场发展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协调,7月4日,“东方日升”交付的光伏板顺利搭乘“义新欧”中欧班列驶往中转站德国杜伊斯堡,并如期抵达德拉赫特市。
近年来,义乌铁路口岸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我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有效载体,陆港集团不断优化“义新欧”班列、海铁班列发运、回程保障措施,提高了场站运营效率,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优质物流平台。
紧接着,义乌-宁波舟山港“光伏号”海铁联运专列首发,长三角首趟义新欧“茶叶专列”开行,“云和木玩”号专列正积极谋划,杜伊斯堡枢纽站建设方案初步拟定。
随着义乌开放的脚步,“义新欧”中欧班列一直呈增长势头。据海关统计,2021年1月至5月,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进出口总值达185.54亿元,同比增长260.2%。其中出口137.65亿元,同比增长169.9%;进口47.89亿元,同比增长92.9倍,呈现进出两旺的态势。
众所周知,物流通畅发达是市场兴旺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扩大内需、做大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陆港集团下属的国内公路港,以及江北、福田、青口等物流园区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撑。每天,数以万计的“义乌制造、浙江制造”通过上述物流高地分拨至全国各地,流入当地的工厂、商场、超市,助力复工复产,惠及亿万消费者。
跻身全国领先方阵 跨境通道打开全新发展空间
日前,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总值位列全国第四,较2020年位列第八跃升4档,实现了逆势增长,跻身全国领先方阵。这反映出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在追求更大作为中争先进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实现了迎风拔节、强者恒强。
正可谓: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趁势而上,顺势而为,站在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风口”。今年以来,义乌保税物流中心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着力打造跨境电商新高地、进口货物集散地、转口贸易先行地、营商环境最优地,现已成为浙中地区进口+转口的重要枢纽。一组亮眼数据跃然纸上,2014年11月封关运行以来,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货值从2015年的2.62亿美元,到2020年的14.75亿美元,产品来自60多个国家,货品种类达到7000多个,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货架”。
好消息接踵而至,今年3月份,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实现了宠物食品进口“零”的突破,短短2个月时间,宠物食品进口58个标箱,进口货值达3000万元。紧接着,义乌保税物流中心积极培育保税+转口业务发展,先试先行创新转口贸易模式5项,分别为“进口+出口”拼箱转口、“退运复出口”转口、“义新欧+转口”、“简单加工+拼箱”转口等,为义乌市场转型开辟了新渠道、新生态。
机遇是支点,是赋能,是大势。
自贸区为义乌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快车道,陆港集团乘势而为秉持不等不靠、唯实惟先的原则,顺利完成首单数字清关业务,补齐了义乌快件进口及跨境9610进口短板,拓展了城市口岸功能,丰富了进口贸易的业态,打开了义乌跨境全新发展空间。
6月3日下午,在义乌快件(跨境)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碌着把包裹扫码、消毒、查验,随后装上快递车发往各地。数据显示,当天义乌快件(跨境)监管中心数字清关项目票件量达10717单,监管货值约440万元,双双创历史新高。
据介绍,自今年1月底数字清关首单业务发运以来,数字清关正在发挥独特优势,不仅实现商品进口阳光清关,同时也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今年1至5月,数字清关共计完成票件量103518票,进口金额5825万元人民币。
加压奋进争朝夕 全力打造第六港区
不沿边、不靠海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如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高效配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答案是:向东依港出海,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动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打造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
这是义乌的机会!以此为发端,陆港集团迅速掀起新一轮第六港区探索工作,当好改革领跑者、开放新标杆。今年3月,陆港集团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中欧+海铁+海运”多式联运、转口贸易首单业务,并入选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布第三批“十大标志性成果”。这标志着义乌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建设按下“加速键”。
东风正劲、机遇难得。国际贸易有需求,物流业改革创新就有必要。去年疫情肆虐全球,全球物流通道遇阻,正当各大物流龙头企业一筹莫展之际,陆港集团牵头组织推出的“中欧+海铁+海运”多式联运新模式,无异于拓宽了物流业的新思路,新路线实现了节省运输成本25%,提高了各个环节的时效,更是促进了多种物流方式的合作共赢。
“先行动”当以实干为先。面对第六港区全新“赛道”,一切新事物都可以大胆尝试,一切旧藩篱都可以大胆打破。
陆港集团奋而赶超,一方面,积极争取各方对第六港区建设的支持,共同推进港务、船务一体化工作。另一方面,推动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国际联运“达飞号”专列首发,实现义乌签发全程提单(提箱、装箱、清关)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出口通关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助力船公司揽货触角更加深入义乌出口市场前沿。
4月15日,义乌-宁波舟山港“光伏号”海铁联运专列首发。紧接着,陆港集团通过“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对“市场采购+一般贸易”拼箱出口转关业务进行测试,并获得成功。这是陆港集团依托自贸区东风的最新成果,接下来会有更多成果涌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陆港集团全体党员干部将眼界放宽、解放思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攻坚破难,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尽快闯出“义乌模式”,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全力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为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