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而六月的乌伤大地依然美如画。田园鲜花烂漫,青山两侧草长莺飞,画里南江流水潺潺,山水诗意也在其中徜徉。
从“小五化”到建设和美义乌,义乌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八八战略”,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高标准编制《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中国众创乡村”的主题定位,以众创引领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义乌已实现市域星级和美乡村创建全覆盖,“国企+精品线”的乡村建设新模式入选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获评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成功创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众创共享 勾勒乡村新画卷
一到周末,来到佛堂镇龙溪村游玩的自驾车就在村口外排起了长队,玻璃栈道、3D彩绘、龙溪金沙、丛林穿越……放眼望去,当代年轻人钟情的刺激项目、孩子和老人喜爱的休闲项目一应俱全。谁能想到,这个三年前还是闭塞而普通的小村庄,通过村民众筹开发文旅项目,如今已一跃成为义乌乡村旅游的样板村。2019年,该村客流量超50万人次,创造综合性收益近3000万元,引领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龙溪村的蝶变,是我市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给农村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实现一星级村市域全覆盖的同时,义乌紧扣众创主题,实施“市级统筹、国企结对、镇街联建、村级自建”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探索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造血十法”,挖掘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众筹入股农业项目建设,引导村集体自建农业公司经营,目前,2020年全市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例如苏溪镇商砼消薄联建项目顺利投产后,20个参与项目投资的薄弱村预计每年将共享分红收益260万元,同时还将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将特色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在山水、生态、文化上找卖点。义乌以“点”带动,以业为基,全力打造全民创新的中心、和美幸福的乐园,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乡村振兴的义乌样板。
串珠成链 编织美好新生活
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画卷的背后,饱含着义乌立足民生、改善环境的智慧和魄力。
自21世纪初以来,义乌即从顶层设计入手,先后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等举措。以一个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一条干净生态的河流或一座绿色秀美的青山,一片耕作高效的良田和无违建的村容村貌,一个和谐的民风习俗,一个健全的垃圾和污水收集机制,一条可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和富民产业,一个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等“七个一”的要求为核心,建立“一、三、五星级”创建体系,根据不同星级档次落实45条创建指标、14条三星级提升标准和11条五星级提升标准,全面开展星级美丽乡村创建竞赛。同时,充分发挥以农民为核心的联合、众筹、创投等作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个性特色。
“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红黄蓝三色地标线,如同一根彩带串联起义乌十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沿着这根“彩带”,来到望道信仰精品线,焕然一新的乡村格局,黛瓦白墙的农家别院,修旧如旧的古街长廊,移步换景的红色文化元素,一步一景的美丽画卷尽在眼前。
美丽乡村精品线要怎么建设?义乌找到了特殊切入点:以八大国企作为美丽乡村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主体,差异化打造了德胜古韵、望道信仰、至美大陈、赤岸西海、画里南江、千年古镇、红糖飘香等十条精品线,补齐镇村美丽乡村建设中资金和人才短板,实现村企共建共赢、共同发展。十条精品线辐射全市200余个行政村,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线、致富线,长藤结瓜,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把全域打造成风景区。沿着美丽乡村精品线,一路上,赏的是一村一韵的田园风光,品的是生态可口的农家饭菜,住的是传统民俗的农家院落,玩的是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美丽乡村旅游环线的建设成果让附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党建引领 打造和美新农村
农村富不富,重点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美丽乡村建设受惠的是百姓,提升的是党的形象,夯实的是执政基础。
义乌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不停步。义乌深入推进星级和美乡村、星级基层党组织“双星争创”,落实“十二分制”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去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做到“五(吾)带头”。村两委干部始终保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热度和力度,让农民群众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同时,义乌还组织开展“治村导师”、百名第一书记挂职等活动,以结对帮扶、现场跟学等方式,打造一支能干事、肯吃亏、讲公道、守规矩的领头雁队伍。目前,义乌面向农村后进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了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全覆盖。在今年换届选举中实施“干中换、换中干”,相关做法写入全省村社换届指导意见。
目前,全市442个村庄均配备党群服务中心,主要发挥党建阵地、服务窗口、活动中心等平台作用,全年保持正常运行。今年下半年,义乌分批推进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治理整合提升改革,对现有阵地的功能布局进行整合、规范、清理,实现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新建项目一般不少于500平方米,拓展形成便民服务大厅(中心)、党员活动室、监察工作联络站、矛盾纠纷调解室、退役军人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家养老、文化图书室等功能区块,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乡村美景入画来,幸福生活踏歌至。如今,义乌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的富民家园,走上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从乡村蝶变中尝到甜头的义乌人,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建设美丽乡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