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在强力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基础上,
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治理美“五美并举”,
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全力打造“五美”营商环境。
2020年,佛堂、苏溪两镇已经成功创建省级样板,
义乌市被评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单位。
今年,大陈镇以及后宅、廿三里、城西街道全力争创省市美丽城镇建设样板。
牢固确立一种理念:美丽就是营商环境。多年来,义乌市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固确立美丽就是优异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从创建特色、精准服务、部门联动、机制创新四个方面下狠功夫,实现全域美丽,力争形成美丽城镇建设义乌经验,开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紧紧瞄准两个目标:对准国际样板城市。紧紧瞄准加快打造“两个国际样板城市”目标,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及市域总体规划,编制《义乌市域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规划。各镇街结合自身优势、地域特色,编制“一镇一方案”,佛堂、苏溪、廿三里、后宅街道的行动方案入选省级优秀方案。
全力构筑三级体系:梯度建设美丽城镇。突出美丽城镇主题定位,全力构筑都市节点型、县域副中心型以及区域特色型(包括商贸特色型、文旅游特色型、农业特色型)“五大类型”、三级梯度建设美丽城镇体系,确定省级样板培育对象和创建时序,齐头并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9个镇街中5个创建成为省级样板、4个成为市级样板。
积极采取五大措施:全域推进共同富裕。按照城乡融合、共同发展要求,推进全域美丽、共同富裕:一是突出项目为王。“抢”字当头,高质量建设项目。二是深化技术指导。落实“驻镇规划师”等制度,共选聘11位专家驻镇服务。三是创新政策服务。制订“一镇一策”,整合要素资源,激发城乡融合新活力。四是开展精准行动。遵循“精细、精准、精品”原则,开展环境整治、道路设施、线路整治等“擦亮小城镇”专项行动。五是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持续营造良好氛围。
2021年,全市共有“五美”建设项目682个,计划完成投资额330.3亿元。到目前止,共完工224个项目,已完成投资额187.97亿元。
下一步,义乌市美丽城镇建设办将继续从创建特色、精准服务、部门联动、机制创新四个方面下狠功夫,立足新时代、对标新方位、激发新动力、闯出新气象、创造新经验,全力增强硬实力与软实力,开创“十四五”高质量美丽城镇建设新局面。
佛堂
“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
以干成美丽城镇“浙中标杆”的气魄,以规划统筹发展路径,“闯”字当头“跑起来”,突出重点,实施城市提档建设,塑造千年古镇精魂。
苏溪
“孝义故里、诗意苏溪、光明之都”
推进城镇基础大提升,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社会环境,腾空间、搭平台、聚人才,构筑光电光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光明之都”。
大陈 “康养山水、至美大陈”
今年,铺开60余个建设提升工程,国际康养小镇、“小镇客厅”、旧小区改造等建设如火如荼,文化教育设施获得改造升级,交通设施日益健全,智慧钉办、智慧监管等全面启动,深入智慧大陈建设,打造“健康养生小镇,义乌生态花园”现代“桃源”。
后宅 “高铁新城、德胜后宅”
今年,集民智、为民生、聚民力、吸民资,实施涉及道路、学校、绿化、商业、文化以及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领域的投资17.67亿元、44个项目,打造“生态富美、景致精美、心灵之美、合作共美、康庄健美”都市特色风貌,争创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
廿三里
“拨浪鼓之乡、骆宾王故里”
今年,按照“五美”总要求,着力完善美丽城镇“十个一”标配,实施74个项目、总投资24.18亿元,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大提升、城乡品质大提升、企业发展大培育、乡风文明大创建、平安稳定大护航行动,“融入主城区、打造副中心”,争创省级样板。
城西 “陆港新区、红色城西”
锚定创建“商贸特色型”省级样板目标,紧紧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期,实施总投资额20.8亿元项目44个,积极融入自贸试验区发展,擦亮“望道信仰”与“上山文化”两张文化金名片,推进有机更新,打造新地标,加快实现“义乌西大门”新蝶变。
上溪 “云上之溪、智造新城”
提出“制造新城、物流高地、乐美乡村、康养圣地、产城交融、善治之域”总要求,建设美丽城镇,加速发展西大门新极核。
义亭 “甜美义亭、健康小镇”
以美丽城镇建设为总抓手,制定“1+9+X”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拉开城镇框架,深入打造“义乌都市区片区”。
义亭
赤岸 “颐养丹溪、醉美赤岸”
以古镇、古村有机更新为突破口,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提升综合能级,复兴千年古镇。
稠城、福田、江东、稠江、北苑等中心城区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聚焦一个总目标、打造“九个中心”、打好“十五张牌”要求,“抢”字当头,强基础、壮功能、优环境、提品质,建设精品社区、精品街区、精品城市,助力美丽义乌。
全媒体记者 方星梁
通 讯 员 陈昌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