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版:特刊-33

市农业农村局:以乡村振兴画好共同富裕同心圆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义乌市委、市政府围绕省委深化“千万工程”和金华市委“和美乡村”建设部署,系统谋划义乌“三农”发展大计,创造性地提出“中国众创乡村”主题定位,以众创引领三产融合、城乡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单位,连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国企+乡村精品线”建设模式入选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高水平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高标准承办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

诸多荣誉背后,是一系列的行动与创新。如今,一条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美丽乡村精品线,绵延在义乌乡野大地;一个个生态宜居、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点缀其间,绘就了农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一项项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美丽产业,引领着乡村的美好未来。

◆以富民为根本,夯实乡村振兴“发展之基”

行走在商城大地,时常意识不到城乡的边界。平整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的庭院、景色怡人的休闲公园和设施完备的体育健身场所等,早已颠覆了人们对于乡村的固有印象。

生态宜居是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的关键。自21世纪初以来,义乌即从顶层设计入手,先后提出了农村“小五化”建设、城乡一体化行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举措,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7年,我市围绕“中国众创乡村”主题定位,全域推进以“七个一”为标准的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创新实施国企结对共建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机制,充分发挥以农民为核心的联合、众筹、创投等作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只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才是根本。因此,在实现一星村全覆盖的同时,义乌紧扣众创主题,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深入挖掘山水、生态、文化“卖点”,大力实施“市级统筹、国企结对、镇街联建、村级自建”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众筹入股农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0570元增长到2020年的42158元,城乡收入比从1.99:1逐年缩小至2020年1.90:1。

◆以改革为动力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之源”

义乌一直以来都是先行先试、善破善立的改革先锋,这种锐意进取的变革精神在做活农用地这篇文章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2019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标准地”改革,着力解决农用地“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农业土地亩产效益和农业产业能级;同时,结合“非粮化”整治行动,开展集成“美丽田园”建设,解决了农用地“怎么管”的问题。目前,全市共建设农业“标准地”9.5万亩,培育“美丽田园”12个。今年以来,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下,农业“标准地”更是插上“智慧”翅膀,稳步迈向数字赋能、智能管控的新阶段。

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数字化改革正在从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改变和重塑乡村面貌,为乡村振兴绘制全新的路径和图景。其中,乡村治理智慧体系就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存在。

“有了这笔30万元的贷款,我就可以把买随车吊的借款还清。感谢村里的‘红梅指数’,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义亭镇陇头朱村村民鲍益兵欣喜地说。陇头朱村实施“红梅指数”以来,鲍益兵严格遵守各项评价内容,高分获评“五梅”,由此获得建行30万元的免抵押授信权限。

据了解,“红梅指数”依托“智慧村社”数字化系统,通过分项积分考核,细化明确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了基层治理的可操作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近3000名居民的陇头朱村分类正确率从“红梅指数”实施前的50%,提升到了如今的98%以上。

在义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化服务正逐步在乡村普及推广,让数字技术渐渐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奏响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以服务为宗旨,凝聚乡村振兴“红色之力”

“始终抓好党建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共建,实现两者的同频共振、互助互促,是农业农村局当前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楼辉腾说。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源动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抓班子、严管善待带队伍、团结奋进促发展,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实现了“三农”工作新突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16字目标”,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化拓展“三服务”、干实“两问大走访”,以农业农村“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为载体,聚焦三农“急难愁盼”问题,组建“情系三农”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累计出动党员干部600余人次。全市春粮生产面积从去年的1.02万亩增长到今年的2.01万亩,早稻面积预计3.63万亩,超额完成任务。另外,义乌华昇牧业有限公司平望猪场已正式投产,陆续引种后,能繁母猪可达2.4万头,预计每年可向市场提供60万头优质仔猪,将大幅提升我市生猪增产保供能力。5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对我市农业增产保供成效明显予以督查激励,2021年对我市在安排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资金时予以倾斜。

“乡村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之一,我局将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做好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美化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三篇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楼辉腾说。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蓝图正在商城大地徐徐展开。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引领干部队伍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全面激发新活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2021-07-08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5351.html 1 3 市农业农村局:以乡村振兴画好共同富裕同心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