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亭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城镇建设、农旅发展,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抓党建 带队伍 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义亭镇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牛鼻子”,把提升组织力作为强基之要,先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提效能,强基础促发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增强干部抓发展动力。重构五个区域大党委,建立“快速响应、高效服务、组团攻坚”的基层治理模式。重抓干部能力提升,为干部担当作为“赋能”。重振干部精气神,激发干部践行初心使命。
实施党建“闪耀工程”,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全域铺开“和美指数”,逐步实现基层治理“村村有招”。创新区域党建联盟,打造“缸窑区块、早溪塘区块、陇头朱区块、沿江区块”四个块状党建联盟,形成“导师帮带”党建共建机制。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新班子上任后,“开门一件事”完成率达100%,生动地诠释了“干中换、换中干”的题中之义。
抓改革 促发展 紧扣转型发展主线
义亭镇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当下,谋局长远,积极抢抓历史机遇,从容驾驭复杂局面,持续增强发展动能,推动义亭全方位建设驶入“快车道”。2020年,GDP逐年稳步提升至41.4亿元;财政
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流动人口达5.7万人,创史上新高。
发展动能不断集聚,产业转型持续加快。义亭镇先后引进森山健康小镇、晶澳太阳能科技、国际冷鲜城等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工业、健康产业、农业齐头并进,形成多元支柱的大产业格局。纳新工艺品产业园、义宸智能机械制造产业园、文谷文体产业园等5家小微产业园通过省级认定,美创园获评该批次金华地区唯一省四星级小微产业园,实现我市“零”的突破。2020年,全镇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约600家,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15家,超亿元的5家,上市企业2家。文体、印刷、化妆品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光伏产业、健康产业、农文旅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获评金华市十强工业强镇。
镇区框架强势拉开,交通路网互联畅通。铜山路、国贸大道两条大动脉搭建“一纵一横”十字架构,义亭到义乌市区的时空距离缩短至15分钟。金义东轻轨作为金义都市区交通的骨干线路,年底通车后将进一步放大义亭区位优势。稠义路、深塘路、环镇北路、铜溪路改建或延伸,推进镇区向纵深发展;义亭路、义西大道是晶澳太阳能科技、国际冷鲜城项目落地后的重要配套,将为激增的人流、物流提供基础支撑。
抓管理 强谋划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持续推进融合发展,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完成黄林山工业区一期有机更新,腾出连片发展空间超400亩,规划建成义亭核心商业区。陆续布局幼儿园、小学、商贸综合体、文体中心、住宅等,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先后启动27个村居更新改造,铜溪小区、双塘小区、甘塘小区、五亭华府、国贸府等住宅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住房条件。2020年投入6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超2019年近一倍,累计完成路面硬化、环境绿化、自来水网管改造、排污管道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提升,通村公路基本实现亮化全覆盖。2020年缸窑村被列为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参观点,全面展示城乡融合九大场景十二项标配,得到现场会参会领导的一致好评。以点带面,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2020年度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以“1+3+4+X”谋划三年农业发展,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出台十条措施,整合百家农业主体,建设千亩蔬菜产业示范园,打造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覆盖“米袋子”“菜篮子”“糖罐子”“果盘子”,形成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链,打造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金华首个万亩绿色粮食生产功能区,串联缸窑村、上胡村、陇头朱村等6个主要村居,联动打造共同富裕的农业万亩千亿平台。全面实施红糖产业整治提升,先后完成20余家红糖厂的改造提升,年红糖销售额超2亿元,持续擦亮“义亭红糖”金名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义亭镇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主动融入主城区,加快接轨双江湖,奋力打开西大门,为加快我市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作出义亭贡献。
全媒体记者 张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