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在新颁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国家规划的六大主轴中长三角-粤港澳主轴线,七条交通走廊中沪昆走廊带,在义乌交汇延伸,是义新欧国际运输主干线、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始发点和起航地。义诸高速、义浦桐高速、义龙高速、义(温)东高速以及甬金衢上高速、甬金高速拓宽工程均列入国家、省高速公路“十四五”规划,市域内要实现“镇镇通高速”……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义乌交通人心血和汗水的凝结。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以来就是民生要义、经济命脉、社会基石,维系人们的生产生活,承载社会的发展重托。走进义乌,高速路网经纬纵横,通衢八方;一条条快速路畅通无阻,车水马龙;精品线修到了家门口,带动村民走向致富路……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的公路织就了一张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路网,成为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对外交通快速化、城际交通便捷化、城市交通立体化、公共交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也随着交通建设的脉动照进现实。
乡村振兴,打造“全域四好”的共富乡村路
“和以往不一样,现在的路更亮眼醒目,更漂亮了!”最近,不少到义乌乡村游玩的市民和游客发现,义乌的农村公路都画上了“彩虹带”,有了统一的指示标牌。
在上溪镇后宋村,红、黄、蓝的“三色线”犹如一条彩虹蜿蜒盘绕在乡村公路上,行车道上还间隔印有“游”字的图案。这是一条以“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线为基础,统一道路三色隔离线、指示牌及公路文化徽标(logo)的“美丽风景路”。
“修一条路,建一片景,富一方百姓。我们联合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致力打造全市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实现了交通与乡村振兴、山水资源的深度融合和规模效应,不仅让沿线百姓更有获得感,也为沿线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在“八企十线”基础上,对全市里程近280公里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进行统一“着装”,并打造了“云上精品线”,百度高德可导航、手机信息可推送,旨在做足公路文化特色,形成统一的“四好农村路”品牌。
2018年开始,我市以文化展示、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亲子游乐等不同主题,建设了“画里南江”“望道信仰”“红糖飘香”“德胜古韵”等10条乡村精品线,覆盖全域并惠及“四好农村路”近300公里,对接开发农业项目76个、成功引入11个“三农”合作项目。“精品示范、全域四好”的农村路网,打通了义乌农民共同富裕的大通道,“行四好农村路,游青山绿水,吃农家饭菜”成为一种新时尚。
互联互通,打造跨区域融合的致富快速路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交通是城乡发展的动脉,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条件。
望道收费所位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故居所在地——城西街道分水塘村附近,还与义乌聚力打造的和美乡村精品线路——望道信仰线相连。望道收费所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大量与陈望道先生相关的元素。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经G60高速望道收费站下高速,追寻陈望道的思想足迹。2018年,望道互通打通了义乌市绕城高速的最后一个节点,义乌正式步入了绕城高速时代。
“今天特意从上海过来,这是第二次踏进望道老先生的家乡。跟前几年比变化很大,尤其是交通,现在方便了许多,路程也缩短了。”上海游客尤女士说,这次是带着孙子孙女一起来,希望让他们多了解历史。
想要“筑巢引凤”,交通必须先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站义乌铁路口岸,距离G60高速望道收费所不到3公里。2014年11月18日,敢为人先的义乌人迈出了第一步,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这里鸣笛,义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接下来,我们将打造全域融合的大交通格局,联合浦江、东阳、金东推进城市三环建设,共同推进致富快速路,将‘朋友圈’升级为‘共富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义甬舟”和“义新欧”东西双向开放大通道,加速形成互联互通、智慧绿色的数字化流通体系,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和商贸枢纽型市场,全力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如今,我市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形成区域快速通道,实现国内省内互联互通,加快经济要素集聚,充分发挥浙中地理核心的溢出效应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共同富裕。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国省道为支撑的市域1小时交通圈;建成国内公路港、义乌保税物流园区、义乌铁路口岸等一批大型综合客货枢纽,枢纽集疏运网络逐渐完善,综合交通衔接转换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拉开26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实现所有镇街15分钟内通达快速路网;目前正在建设跨行政区域、总长105公里的城市三环,旨在让更多偏远农村融入都市区,促使广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显著增值。
服务保障,打造“全域一张网”的共富普惠路
近年来,义乌交通部门突出基层基础、服务民生,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货运物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
“现在每次出门都乘坐公交车,又快又舒服,而且还环保。”家住宗塘一区的市民李小姐说。当天上午8点半,李小姐从宗塘乘坐405路公交车前往国际商贸城二区,仅花费18分钟就到达目的地。
“请上车的乘客往里走,给后面的乘客腾出一点空间。”
“希望在座的乘客可以给老人、孕妇让个座,谢谢。”
在405路公交车上,除了公交车语音提示外,驾驶员还及时用文明用语提醒乘客有序乘车。提供日常“迎宾式”服务、帮助乘客寻找失物、进校园宣传安全出行知识等,打造了公共交通服务的最美窗口。
李小姐说,与以往的传统公交车相比,新能源公交车噪音低、起步刹车稳、花费时间少,现在她上班基本乘坐公交车,不仅节省了开车的油费,也为环境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非常有意义。
我市从2010年11月起正式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建立公益性的城乡一体化票价体系,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率100%。十年以来(2010年-2020年),公交线路数由142条增加至200余条;线路长度由2049.3km增加至3149.6km;公交车辆由959辆增加至1602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义乌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地位,建立公益性的城乡一体化票价体系,降低市民出行成本,为全市人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开启支持推动义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篇章。接下来,义乌交通部门还将继续打造优质民心工程,实现“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全域共享交通体系。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从一个个交通项目构想,到一条条道路的畅通,近年来,义乌交通部门牢牢把握“先行官”主体定位,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当好先行。对于义乌交通人来说,交通建设的脚步,永不停歇;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在路上。路在延伸,梦在生长,共同富裕的蓝图,让我们一起见证。
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