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光辉的足迹 奋斗的征程

——党领导义乌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百年历史纪略 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


百年薪火相传,征途筚路蓝缕。百年栉风沐雨,义乌沧海巨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回眸百年,当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主导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义乌这片古老的土地便犹如大地回春,革命、建设和发展迸发出亘古未有的生机活力,焕发出春潮涌动的时代进程,绘就了改天换地的历史新篇,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英勇之歌,铸就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奇迹。党在义乌的光辉历史,是一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的历史,是一部英勇斗争史,是一部艰辛创业史,是一部改革奋进史,是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宏图伟业的生动缩影,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有机部分。回望义乌百年党史画卷的波澜壮阔,探寻时间长河朵朵绽放的精彩浪花,令人启迪回味,激励后人奋进。

分水塘的柴房播下“真理的火种”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一年,就有义乌人高高擎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思想火炬。《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1920年2月,陈望道带着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老家义乌分水塘村,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从1920年8月到1926年5月,《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先后发行39版,是建党前后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时多少苦苦追寻旧中国光明前途的仁人志士,以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为指路明灯,思想上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变成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回首百年,义乌分水塘柴房的油灯,照亮了南湖的红船,照亮了延安的宝塔,也照亮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前行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政治局同志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在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前驻足,深情讲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并在以后多个场合引用这个故事阐述“真理的味道”“信仰的味道”。在家乡义乌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后的陈望道,来到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的重要成员,又翻译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空想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的解释》《劳动运动通论》《劳工问题的由来》等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陈望道是中国第一批共产党员,也是第一位义乌籍共产党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在义乌掀起革命风潮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召开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启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序幕。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洪流中,义乌人江世麟是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在校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在东征陈炯明叛乱的淡水战役中奋勇冲锋,中弹牺牲,是为革命而献身的第一位义乌籍共产党员。1925年党领导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外工作、学习的义乌籍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主要是教师、学生骨干,回到家乡召开声援大会和组织旅行宣传队,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瞿秋白当时在《新青年》发表《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一文中写道:“五卅后民众运动的发展,一直波及穷乡僻壤,山西太原等处都有工会的成立,江浙则甚至于小小村镇如双林、义乌等处,都起来响应。”说明义乌声援五卅运动声势之大、影响之广。回义乌声援的这批学生骨干分子大多加入党组织,成为义乌早期共产党员。其中,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入党的方元永,于1926年毕业担任香山小学教员,建立了第一个义乌国民党区分部——香山区分部。国民党县党部1926年12月成立,7名执委有5名是共产党员,曾在绍兴女子师范任教的共产党员赵平生担任常务执委。义乌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形成后,共产党员在革命活动中发挥了主心骨和主力军的作用,通过成立农民协会,筹备店员工会,发动群众斗争土豪劣绅,迎接北伐军胜利进军义乌,派革命者赴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发动解放妇女运动,召开全县首次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等等,广泛宣传教育群众。同时,成立中共阜亨酱园联络站,秘密发展党员,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义乌全县有共产党员13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义乌党组织的热血春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国共分裂和大革命的失败带来了血雨腥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拘捕和屠杀共产党员。义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13名共产党员被迫出走和隐匿。1927年10月省委派义乌籍党的骨干分子,深入农村,发动群众,从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入手,迅速聚集队伍。党的信仰之光以燎原之势,划破暗夜的长空,党的革命队伍在义乌风起云涌,逆流而上。1927年11月至1928年10月,有15个党支部,98名党员。1928年10月,第一届中共义乌县委建立,与反动派开展针锋相对、卓有成效的斗争。如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减租斗争,为广大农民争取实际利益,确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提出“保卫秋收”的斗争口号,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阻滞修筑铁路斗争,不仅保护了农民利益,也为保卫江西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独特作用。

首届中共义乌县委的创立和斗争,不仅使革命的红色基因扎根在义乌的热土上,也掀起了党领导下义乌的第一个革命高涨期。这一时期,永康和义乌边界的鱼曹头革命军、在大陈塘坞村成立的诸义浦工农革命委员会和游击队,都曾在义乌大地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敌人的残酷镇压和白色恐怖中,义乌党组织经历了血与火的锤炼。1930年8月,吴溶泗烈士不幸被捕,遭到敌人严刑逼供,门牙被打掉,腿被打断背部血肉模糊,始终闭口不招,最后英勇就义,年仅30岁。吴溶品烈士被捕前是义乌赫赫有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和共产党首领,成为敌人的“眼中钉”,面对敌人老虎凳的酷刑威逼,大义凛然斥责道:“这点东西算什么,只能搞痛我的筋骨,决改变不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意志!”最终在敌人枪口下壮烈牺牲。朱鸿儒是义乌第一任县委书记,不久后调到永康、东阳、杭州等地从事党的工作,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慷慨就义前留言“我为革命死而无憾”,年仅25岁……一位位共产党员、义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面对敌人的暴力残害无所畏惧,在严峻的考验中接受淬火洗礼,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对党的忠诚。曾任义乌城区党支部书记的冯雪峰,之后奔赴上海、瑞金参加党的革命工作,成为沟通鲁迅与党中央、毛泽东的桥梁。党领导中央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神坛村的冯雪峰、冯志祥始终紧随红军队伍,见证了红军的伟大壮举和英雄史诗。

浙中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国共产党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呼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义乌党组织模范地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形成义乌全面抗战的局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于1930年8月被捕的第一届中共义乌县委委员吴璋,囚于反省院期间以革命思想影响了国民党民主进步人士吴山民。1938年2月,义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成立,吴山民任队长,随即任国民党义乌县长,恢复党内组织关系的吴璋先后任副队长、队长。在吴山民的支持下,吴璋推荐和吸收一大批共产党员进入义乌县政工队,通过举办多批训练班,组建战时民校,培养抗日救亡骨干,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义乌成为全省抗战模范县。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浙赣战役,义乌日寇压境。是退避三舍还是组织抗争,还没有武装力量的党组织陷入了艰难的抉择。这一关键时刻,中共浙江省委刚遭国民党顽固派破坏,省委书记刘英被捕牺牲,金属地区党组织与上级失去了联系。5月19日,地下党金属地区负责人在义乌柳村召开紧急会议,义乌县特派员江征帆等挺身而出,提议组织群众,发动武装,投身战斗。党的柳村会议决定以义西为中心,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党在义西、义东北地区先后建立了群众耳熟能详的抗战八大队、坚勇大队,还有潜伏在国民党阵营内的义乌抗日独立大队,形成了党领导的三支抗日武装和金义浦兰、诸义东两大抗日根据地。经过三年多的顽强斗争,金义浦兰根据地扩大至约1000平方公里,辖4个区级办事处,人口约30万;诸义东根据地也有3个区,约850平方公里,20万人口,党领导的义乌革命事业开创了辉煌的成就。义西一带抗战八大队活动的金义浦兰根据地,素来被称为是浙中的“小延安”。著名史学家吴晗在1946年6月回义乌探亲期间专门写了《记第八大队》等文章在报刊发表,歌颂党领导的义乌抗日武装作出的卓越贡献。

解放战争中浙东的“桥头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顺应人民在长期战乱后渴望和平的愿望,争取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派出代表团参加国共两党重庆和谈。谈判期间,党从大局出发决定主动撤出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八块根据地。浙东党、政、军人员奉命北撤,同时任命诸义东、路西、金义浦特派员,留下部分党员干部,放手发动群众,重建革命武装,继续领导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遵照上级指示,中共义西区特派员陈英带着260名隐蔽党员的名单,隐身于群众的汪洋大海,在艰难的环境中进行反“清乡”与反“清剿”斗争,保存了义西一大批党员骨干力量。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义乌始终红旗不倒。以浙赣铁路为界,义乌是浙东人民解放军在路西(金萧支队)、路南(第六支队)和路东(第二游击纵队第二支队)3个游击区的联结枢纽,开创了路北、金义南、诸义东三块游击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党领导的金义县政府、路北县政府、诸义东县办事处等政权组织。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很快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先后历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在摧枯拉朽、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党领导义乌的人民武装力量与敌人开展了一系列黎明前的激战,同时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的策略,促使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弃暗投明,起义归正。1949年5月8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乘火车抵达稠城,104团进驻义乌,不费一枪一弹,义乌宣告解放。5月12日中共义乌县工委、义乌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5月21日中共义乌县委成立,23日义乌县人民政府成立。义乌的历史从此开辟了新纪元,义乌人民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在党的领导下由此跨入义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崭新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八年,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进行了不懈探索。义乌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禁绝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等斗争,抗美援朝运动中踊跃捐款捐物,农民、青年、学生志愿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新生人民政权迅速得到巩固和广大人民的拥护。50年代中期“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在60、70年代,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巨大的劳动热情,大规模投工投劳兴修水利,先后修建中型水库3座和小型水库312座,全县总蓄水量达1.68亿立方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6.5倍。同时,没要国家一分钱的投资,独立自主地建立起一批国营、集体工业企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杨村公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方式,以防范小偷小摸行为、整治社会治安为目的,在实践中形成“杨村经验”,得到上级公安部门的高度肯定;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县委书记亲自带队,在夏演公社桥头大队坚持蹲点调研三年,摸索推广新的种植模式,调整农民基本口粮分配政策,将秋闲田及田堘塌坎划分到户,有效解决老百姓肚子问题的“桥头经验”,在整个金华地区迅速推广;70年代初,大陈公社后畈大队以科学种田为鲜明特色,实现了双季稻连作稻产量大幅提高,粮食快速增产,大陈公社后畈大队科学种田的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20世纪70年代,义乌各级基层党组织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口粮为目的,以科学种田为义乌“农业学大寨”的具体抓手,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做到了持续9年农业高产丰收,农民生产生活得以相对稳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的过程中,涌现出的一大批英模人物,以党员的模范行动,带领义乌人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阶段。

改革开放号角声中的“兴商建县”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在农村打开缺口,为义乌创造了变革的土壤和机遇。1981年9月,义乌全面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到1982年4月,全县6995个生产队已有6959个建立了联产责任承包制,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调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解放,在地少人多的条件下进一步繁荣经济、振兴义乌,成为党委和政府面前新的时代课题。

深入调查研究,因势利导,从农民鸡毛换糖商业传统和群众自发性的小商品集市贸易中,发现了义乌发展新的突破口,找到了让更多群众施展身手,发家致富的舞台。1982年6月,在县委常委会研究稠城市场整顿问题时,县委书记谢高华强调:“敲糖换鸡毛是我县一大优势,应予以支持。小商品市场是个纽带,必须加强管理,把它办好。”1982年9月,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按照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思路,义乌县委大力支持专业户、重点户发展。1984年10月,谢高华在全县区(镇)、乡党委书记会议上首次提出“兴商建县”发展思路。1985年1月,义乌县委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兴商建县,振兴义乌》典型发言,正式亮出“兴商建县”发展战略。1988年,义乌撤县建市。历届市委始终扛起“兴商建市”的大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赋予“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新的内涵,走出了超常规、跨越式的义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之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旗帜下的“华夏第一市”和“世界超市”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义乌市委抓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机遇,发挥小商品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国内贸易,构建国内商品流通网络,市场总体功能逐步健全、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义乌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逐步超越其他市场,形成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格局。经过划行归市和多次提升改造,义乌市场培育、建设和管理产生了质的飞跃,1991年开始市场成交额连续获全国各大集贸市场榜首。

1993年3月的义乌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和浙江中部较为发达的中等城市”的目标。1998年3月的义乌市第十次党代会,当时义乌跃升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提出把义乌建设成为“初步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巩固小商品城在全国的龙头地位,辐射面覆盖全国,走向世界,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小商品批发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2000年7月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战略目标。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义乌市场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称号。2003年1月召开的义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奋斗目标,提出逐步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国际性购物天堂。2005年,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震惊世界的中国数字》报告中,义乌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伴随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是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义乌地方党组织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政策引领,“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在21世纪的义乌大地上稳步崛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义乌发展经验”

21世纪以来,义乌发展继续高歌猛进。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义乌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从实际出发,贯彻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在诸多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2002年,义乌实施农村“路面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拉开城乡一体化序幕;2003年,义乌开展农村住宅产权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并正式出台《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2004年,义乌市探索职工维权社会化新模式的做法得到了国家领导的批示肯定,义乌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公共卫生发展规划,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居第15位,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县级市首位;2005年,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义乌召开;2006年义乌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同时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正式诞生。

义乌的发展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高度关注,先后11次到义乌,并亲自指导和推动总结义乌发展经验,组织省委调研组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将义乌经验归纳为“兴商建市、产业联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丰厚底蕴、党政有为”六大内涵。2006年4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经验。2008年,义乌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中央调研组认为义乌“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为国际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造就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创造出‘无中生有、无所不有’的义乌奇观”。

奋进新时代的世界小商品之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义乌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经济和城市转型,纵深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落户,国贸改革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创新示范区等获批,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跨越式成就。2014年11月18日,义乌至马德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首发,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成果。2019年8月,义乌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小商品之都建设的目标任务。201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复义乌开展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建设。202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至义乌,获批设立金义片区,义乌正式加入自贸区朋友圈。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围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0137元和42158元,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1年初,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力打造“九个中心”,精心打好“十五张牌”,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基本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百年岁月风华正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党的事业必然在义乌这片光荣的土地上不断发扬光大,义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执笔:吴小锋)

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2月

《中共浙江党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义乌历史第一卷(1926-1949)》,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义乌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12月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译本综录》,北京图书馆马列著作研究室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12月

《血色丰碑》,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浙出书临(91)第100号,1991年6月

《中国共产党义乌历史大事记(1949.05—2000.12)》,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1月

《中国共产党义乌市历次代表大会文件选编》,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8年10月07日,来源:新华社

《稠州党旗红——义乌党史回眸》,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7月

《世界小商品之都:中国义乌2021》,义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1年3月

2021-07-15 ——党领导义乌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百年历史纪略 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36745.html 1 3 光辉的足迹 奋斗的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