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主张,意味长,很在理。但在现代社会,我感到还要加一句,即“识万种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学习的意义是不用赘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陆放翁的实践之道,也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是“识人之举”,却往往被人所忽略。殊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识人”也是一种学习,可谓读生活这部“无字之书”,读社会大学这本“地气之卷”。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天地里,周围不乏有识之士、开拓之人,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朋友,我们通过全面、客观地认识他们,不是可以感知不足之处和前进方向嘛!当然,我们周围往往都是平常的人,就像原始森林一棵树、昆仑山上一根草。但“平凡的人常使人感动”,他们有俗得真实的本质,无雅得发虚的做作,常常是穷了不倒志,富了不张狂。与他们相识,“识”得他们胸襟中金子般的东西,可补风云之养,能够受益匪浅。
今天的社会处在大浪淘沙的变革中,无可否认,还会在碧波万顷的清水中,看到残渣、碎片、枯枝、败叶。我们在“识万种人”中间,肯定会看到一些虚伪、狡诈和奸猾影子。对这我们也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以致可从积极的沉思中,得到反省和升华。从而可以“防人之心不可无”,从而绕过他们设置的障碍,踢开人为的垒石,向着进步、无私、忘我这个境界大踏步迈进。这种识人,不是圆滑,不是世故,并非为了八面玲珑。可以说,这种认识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完成阶段,是完善升华自己的锤打和淬火。歌德在他的《格言诗》中写道:“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而在“认识人”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正是充足的转变人的力量吗?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一份清醒吗?这是给人生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和推动力啊!
读人如读书,博大又精深。朋友,愿你真正认识生活中的“万种人”,从而做一个纯粹而脱离低级趣味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