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

从医41年,我的心愿是帮助更多人康复

——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傅晓骏

8月20日上午,义乌三溪堂中医保健院,不少市民慕名来到傅晓骏专家诊室就诊。挂到号的患者都提前做了不少功课,早早进行了预约登记,原来傅晓骏专家一个月只来三溪堂坐诊两回,分别是每月第一周周五上午和第三周周五上午。

坚守初心 病人康复是她最大的心愿

傅晓骏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金华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劳动模范,也是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肾病学、金华市优先发展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6月中旬,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傅晓骏主任中医师负责的《脾肾阳虚血瘀型肾衰的理论基础及肾毒宁方干预机制研究》(第一作者),荣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今年金华地区本级医疗卫生系统唯一一项获奖成果。

如今,从事中医工作长达41年的傅晓骏仍坚守岗位,每周坐诊、巡查病房、下基层医疗机构做交流、指导学生。她说,工作虽然辛苦,但换来的是更多病人的健康。每逢傅晓骏的坐诊日,她都会提早来到办公室,尽早接待病人。

上周,一名来自建德的50多岁女病人找傅晓骏看病。去年国庆节前,她经朋友介绍来过一次,经傅晓骏诊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这次由于前几天没能预约到号,只能等着加号。病尚未痊愈,再加上一路乘车颠簸,她站不住也坐不牢,从凳子上滑到了地上。得知情况后,傅晓骏当即决定加号,先给她看病。

傅晓骏每天门诊限号50个,但实际情况是,她每次坐诊都要加号,一天接诊七八十个病人是常态,多的时候会超过百号。因为大量加号,她经常延迟中餐和午休。

“我拖班半小时或一小时,就能尽早帮更多病人解除病痛。”傅晓骏深知,来找她的多是疑难杂症患者,有的来自偏僻农村,有的来自较远的外地,来一趟很不容易,所以每次坐诊她宁愿自己忙点累点,也不让病人白跑一趟。医生的初心就是服务病人,帮助病人解除病痛,病人的康复是她最大的心愿。

造诣深口碑好 中医科研精益求精

傅晓骏16岁从师学医,至今已工作41年,擅长治疗各种肾脏疾病、风湿痹病、脾胃疾病及中医内科杂病、亚健康调理。她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外地人,其中不乏来自江西、福建、安徽等地。病人多,是因为她的医术造诣深,临床疗效显著,多年来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作为金华市中医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傅晓骏带领自己的团队潜心研制了肾毒宁制剂、外用排毒敷脐膏等,结合这些特色制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通过创新开展肾穿刺、腹膜透析置管、动静脉内瘘成形等10多项技术,解决了血透病人血管通路疑难问题。傅晓骏还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12项,并参与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浙江省中医药重大疾病科技创新平台专项课题的研究。2015年,她在金华市中医医院立项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今年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这项研究,已经长达30多年时间,并且还将持续下去,希望能为更多慢性肾衰竭病人带去希望。这也是我和团队融合创新及科研的阶段成果。”傅晓骏对记者说起了获奖背后的故事。

原来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傅晓骏在临床中发现肾病患者脾肾阳虚的症状越明显,蛋白尿的指标就越高。为探究出二者之间的关联,她开始科研立项,希望从中医治疗入手,探究有关中药方剂对慢性肾衰竭病的临床疗效及深层次机理。通过翻阅中医经典书籍和临床研究,她发现慢性肾衰竭病人有虚实夹杂、虚瘀交阻的特点,因此需要从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角度进行治疗。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傅晓骏开发出了方剂“降氮汤”。在第一阶段10年的临床观察中,傅晓骏和她的团队发现药物对于病人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药物为什么会产生作用?针对不同体质的病人,如何辨证用药?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从临床机理到动物实验,从氧化应激到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傅晓骏和她的团队针对这个项目申请了9项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将“降氮汤”进行了升级改良,变为颗粒剂的“肾毒宁”,并带领团队研制了治疗多种肾脏疾病的内服及外用制剂,使得药剂使用更为便捷高效。

中医博大精深,自古讲究师承。傅晓骏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已带师承学生7名,其中3名已出师,开始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同时,她还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截至目前已带硕士研究生14名。2017年,她还领衔成立了浙江省傅晓骏名老中医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成员有12人。“八婺中医的传承、传播应该是每一位八婺中医人必须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傅晓骏说,她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继续努力,一直走在传承中医学、传播中医学的路上。

全媒体记者 吕斌 文/摄

2021-08-25 ——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傅晓骏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49810.html 1 3 从医41年,我的心愿是帮助更多人康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