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成功开展首例经皮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

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微创技术再上新台阶

潘成年 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神经内科十余年,曾经多次在省市三甲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及脑血管介入,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及神经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处理。 专长:通过介入手段诊治各种脑血管病,如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以及大动脉闭塞脑梗死的急诊取栓治疗。

近日,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神经内科独立完成经皮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恢复快,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这也标志着该院微创技术力量再添新亮点,再上新台阶。

患者陈大妈今年73岁,来自安徽,10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头晕,呈昏沉感,伴视物旋转,行走不稳,休息后仍无改善,于是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颅脑MRI提示“脑干、小脑、枕叶急性脑梗塞”,进一步头颈CTA提示“椎基底动脉中—重狭窄”,经药物等治疗后,头晕症状仍无明显改善。

为求进一步治疗,陈大妈从安徽赶至义乌,到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主任潘成年接诊后,仔细地询问了病史并进行神经专科查体。认真阅片后,潘主任认为陈大妈头晕的罪魁祸首就是“基底动脉狭窄”,因为基底动脉狭窄导致小脑的供血明显减少,呈现缺血缺氧的状态,故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同时潘主任判断,陈大妈基底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可能远比想象得严重。

入院后,潘成年主任亲自给予陈大妈行脑血管造影,术中发现患者基底动脉极重度狭窄,血流只有一丝通过,并且侧支循环开放并不好,形势非常严峻,一旦狭窄的血管闭塞出现脑梗,将使整个脑干丘脑大脑枕叶大面积梗死,即“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很显然这么严重的狭窄,通过药物开通是不现实的,即使在双重抗血小板用药的基础上,出现血管闭塞的概率也是比较高的,并且作为颅内动脉病变,并不适用像颅外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更适合采用介入血管内治疗。

针对陈大妈的病情,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经过深入讨论病情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为其施行微创手术——经皮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陈大妈的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中,潘主任凭借丰富的微创手术经验,操作导丝及导管通过迂曲的血管到达病灶,定位明确后一点一点地扩张狭窄血管并精准释放支架。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对于主刀医生的要求极高,基底动脉周围遍布密密麻麻的穿支血管,就像树的根须一样,所以扩张狭窄的时候极其容易闭塞穿支血管,出现说话不清、偏瘫、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不仅如此,狭窄的动脉血管开放,大量的血流瞬间涌入脑内,对于长期缺血的脑组织是一次很大的冲击,极其容易出现脑出血。

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陈大妈的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狭窄的血管基本恢复正常,进颅血流明显得到改善。终止手术后,患者很快恢复了意识,语言、肢体活动都很好,随即转入普通病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一周后,患者顺利出院。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平常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来预防卒中的发生,而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还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来进行干预。

对于支架植入术,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成年解释道,目前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药物保守治疗、外科切开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对于血管狭窄严重、药物保守治疗仍无效或极其严重的患者、不适合或不愿接受外科切开手术的患者,介入微创治疗是比较好的选择,总体疗效肯定、创伤较小,并且恢复比较快。

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神经内科自开科以来,已成功开展脑卒中静脉溶栓技术、全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肌电图技术等,将使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重获健康。

全媒体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于艳艳

2021-11-18 成功开展首例经皮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76017.html 1 3 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微创技术再上新台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