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聊天

得食无愧

游宇明

首先声明,“得食无愧”这个标题不是游某的发明,它来自曾国藩一封家书。

曾国藩是家中长子,有时情不自禁地兼代父职,教育家中那几个思想不太清明、时进时退的弟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他在京城写信给弟弟们,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

在这里,曾国藩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所业”必须使自己“得食而无愧”。所业,就是指的我们操持的事业,降一点格,即为我们现在常称的“工作”“职业”。得食无愧,可以引申为我们的付出应该对得住自己的得到,千万不要吃白食。

仔细一想,生活中有些“食”天然带有毒的基因,比如嗟来之食、不义之财、被透支的后代之福。

嗟来之食,指的是让一个人失去尊严和独立立场的利益。接受它,你可以不愁吃喝,可以冒称形形色色的牛人,但本质上就是一个被提着线的木偶,那个提线的人就是最初给予你利益的人。荆轲刺秦王,历来被视为义举,但如果我们有“春秋无义战”的大眼光,就会发现荆轲此举,不过是回报燕太子丹最初给予的“嗟来之食”。如果真的死得那么心甘情愿,死得那么大义凛然,他也不至于在河上酸楚地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了。

人也不可受不义之财,这同样是一种毒食,吃了之后可能万劫不复。民国时代的大军阀张宗昌搜刮老百姓到了变态的程度。占鲁之后,他强行订立名目繁多的税赋,新增苛捐杂税多达几十种,仅1927年田赋一项就达6124.7万元,老百姓深受其害,饿死者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因无法生存而全家自杀。他自己过的是什么日子呢?他娶了许多老婆,连自己也数不清,光是养活这一帮妻妾和她们所生子女,就需要巨额开支。在公务开支上,他也挥霍无度。有次接待客人,厨师是他从北京六国饭店请来的。宴席用的餐具,从比利时进口,每件餐具,包括咖啡杯,都是切割玻璃的。张宗昌告诉他的客人,这套餐具价值五万五千美金(当时一美金可换几块大洋),是从外国定制的。或许是“吃”得太无理由,张宗昌正当盛年就被人杀了。

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正因为如此,你只能吃自己的份额,透支了,吃到子孙身上,同样会吃出麻烦。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所知的一位房地产商人却花了四千多万元,建了一所违法占地二十多亩的私宅,亭台楼阁、池塘假山一应俱应,最后被有关部门查处。这位地产商人无疑是巨富,但其智慧却使人怀疑,因为他不懂得“不与子孙争食”的一个基本道理。

人都得吃饭、穿衣、住房、乘车、赡老养幼,想让一个人完全没有利益之虑,是不现实的。孔子、孟子是后世推崇的圣人,他们对利益也是主张“先义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不是完全无视个人利益。正是因为这种烟火气,我们今天依然可以从他们的思想中得到教益。但一个人有理由获取个人利益,并不等于说他可以不择手段谋利。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了取舍,懂得了进退。

2021-11-29 游宇明 聊天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79022.html 1 3 得食无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