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林晓燕 文/图
本报讯 “阿姨,办业务前请先在这里登记下,然后亮码、测温。”见到有人进门,坐在门口的年轻人小楼立马起身提醒来者。从早上开门营业忙到下午歇业,这位年轻人并不是正式的银行工作人员,而是这家银行通过社区“借”来的一名“共享员工”。
“受疫情影响,辖区的一些银行、超市、幼儿园等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增加人手用作防疫登记、宣传,而相关校外培训机构因暂停教学活动出现员工闲置现象。”绣湖社区党委书记陈苏美说,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在走访了解后,充分调配辖区大党委资源,倡议双方进行进一步供需对接。
社区在对辖区内包括银行、超市等有用工需求的单位开展摸排,一对一了解对方的大概用工人数、岗位要求等,随后将汇总的用工需求信息反馈给辖区相关暂停营业机构的员工,鼓励大家自愿主动报名,将闲散员工纳入辖区内循环。
“刚开始几天还好,玩玩手机刷刷剧,一个星期下来,就待不住了。”来自安徽的小邱说,自己来义乌不满一年,大学读的是物理专业,前段时间由于疫情等原因,所在公司暂时停业了。获悉社区在统筹用工后,他和同住的同事马上报了名。“闲着也是闲着,有事情干充实多了,再说还有一定的报酬,可以缓解房租、水电费的压力。”
截至目前,绣湖社区共统筹巡查员、大堂经理、收营员、防疫员、秩序维护等5类岗位的12个工种,暂时解决了30余名“闲得慌”员工的就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跨界”上岗外,也有部分教育机构的老师加入到社区防疫巡查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