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陈健贤
12月22日早上8时许,位于大陈镇马畈村的“大陈小集”展销中心内热气腾腾,来自大陈镇“暖心陈”志愿者们,正在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煮姜茶。
“谢谢你们的守护,大家辛苦了,快来喝一杯姜茶暖暖身。”当天上午9时许,几名志愿者们抬着煮好的姜茶来到大陈镇37省道复线燕窝站的暖心服务点内,他们将一杯一杯姜茶送到派驻党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的手中,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表达感谢。
“为守好义乌北大门,12月15日,我们成立了大陈镇37省道复线燕窝站和大陈镇235国道治超站两处临时党支部,党员志愿者们来自公安、消防、基层民兵组织和乡镇,更有来自市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大家全天候轮值站岗,守好出入义乌的第一道防线。”大陈镇党委委员葛勇坚告诉记者,“光燕窝站每天要筛查9000至11000余辆入界车辆,完成上千人次的核酸采样工作,防疫任务比较艰巨。虽然这里搭建了雨棚,但由于近期冷空气来袭,天气多变,党员志愿者们都要冒着严寒站岗。‘暖心陈’志愿者们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每天24小时供应热姜茶,让党员志愿者以及过往等待的驾驶员感到了温暖。”
刚送完姜茶,几名“暖心陈”志愿者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大陈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始新一天的流调工作。“你家住在哪儿?”“去过哪些地方?”“核酸有没有做?”……这些都是“暖心陈”志愿者每天通过电话要询问的问题。大陈镇图书馆的管理员王颖就是其中一员。早在11月初,她主动报名成为第一批“暖心陈”志愿者,加入电话流调队伍,几乎每天要打100多个电话。“有些人会不理解,甚至会直接挂电话,但我们必须耐心地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把对方的信息确认完成。”王颖说,“虽然我是新义乌人,但我早就把义乌当成了第二个家,我想为义乌的防疫工作出一份力。”
刚吃完中饭,“暖心陈”志愿者楼国强开着私家车来到东塘区域进行“巡逻”,他的车前贴着“大陈镇疫情防控宣传车”的标语,副驾驶窗外固定着一只大喇叭,循环播放着疫情防控通知。这样的“巡逻”,楼国强每天都要重复3次,每次1个小时。楼国强说:“我是大陈人,在电信局工作,每天我就利用早中晚的空余时间进行‘巡逻’,能为疫情防控宣传出份力是我应该做的,希望大家都能做好防疫工作。”
据悉,“暖心陈”志愿者共有30多名,他们中有文化礼堂管理员、党员、青年委员、热心村民等,他们组团为防疫一线“供暖”,当好防疫“后勤兵”。社会事务办主任骆晶莹告诉记者:“目前,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队伍中来,共同守护至美大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