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群言堂

南腔北调

据中新网等媒体报道,近日,作家郑渊洁在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称,1985年创刊、一直由他个人撰稿的《童话大王》杂志将于2022年1月停刊。停刊的原因是:郑渊洁准备腾出精力与3个和自己的创作相关但却被他人注册的商标持有方进行维权斗争。据悉,郑渊洁被侵犯著作权由来已久,即便结束了这3个商标维权,还有600多个商标争议在维权路上等着他。

短评:一位优秀的童话作家,不能带着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却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投入与侵权者对簿公堂,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不能不说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悲哀!侵权成本很低,甚至零成本,维权成本很高,这种怪现象若持续下去,会使侵权者更加嚣张,而真正的研究者、创造者的积极性受挫。全社会尊重首创、保护首创的意识,司法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都亟待加强。

近期,有团伙仿冒正版期刊的封面和刊号诈骗钱财,个人花钱在其上发表论文用于职称评审的事件备受关注。日前,北京人社局发布《关于维护职称评审诚信环境的通告》。通告指出,坚决维护职称评审公信力, 支持申报人用代表性成果参加评审。

短评:仿冒合法正规期刊封面和刊号诈骗钱财,骗子当然可恶,其行为已涉嫌犯罪,政法机关肯定要予以打击,自不待言。问题的另一面是,此类诈骗行为,为什么能得手呢?应该说是不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给此类诈骗行为创造了机会。职称评审,唯论文的不合理取向,逼着专业人员不能专注于研究与创新,不得不寻找发表论文的途径,于是,骗子就有了可乘之机。骗子当然要打击,参评职称者当然也要诚信,但是,破除职称评审唯论文的魔咒,建立科学的评审制度,才是治标又治本的良策。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称,将严厉打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并强调“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短评:有病乱投医,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适得其反。儿童青少年视力刚下降,应及时找正规医生诊治。一些假性近视,通过正确的治疗,视力可以恢复。若找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伪专家,用违背科学的所谓神药神器治疗,不仅银子会流入骗子腰包,遭受经济损失,而且还会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使假性近视转为真近视,抱憾终生。孩子的监护人,要增强科学意识,不受包治近视的诱惑,保护好孩子。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扫除线上线下声称治愈近视的骗局。

日前,南京发生一起因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引发的纠纷:尽管儿子才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尚在读幼儿园,但某博士“虎爸”却逼着两个孩子学高数。孩子学不懂,他还侮辱谩骂,甚至殴打……无奈之下,孩子的母亲只好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短评:养不教,父之过。这句古话如今仍然有意义,只不过在当下,“教”必须遵守国法与社会公序良俗。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对象。对孩子要多加引导,善于引导,绝不可随意殴打,否则,法律不答应。这样做,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会被破坏。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辽宁省兴城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利用快递保价服务骗取赔偿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王某通过自己给自己寄快递,收到后故意将物品损坏,向快递公司索赔保价的违法手段,半年内6次得手,总计获利17180元,已被刑事拘留。

短评:网上交易平台的崛起,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正确利用这一新生事物,投入自己诚实的劳动,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当然也应获得相应的回报。若心存不轨,妄图利用这一新兴交易模式不劳而获,非法牟利,那就打错了算盘。网上不是法外之地。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网络交易。不要以为网上诈骗就不会留下罪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犯罪分子只要作案,就会留下蛛丝马迹。想在网上为非作歹捞一把者,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否则,必受法律的严惩!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发布督查通报,披露河北省霸州市违规出台文件、下达非税收入任务,组织开展运动式执法,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集中罚款、摊派和收费。通报显示,当地13个乡镇、街道仅11月份的罚没收入,就是此前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据国办督查室通报,霸州此番“三乱”施政的源起,是当地“为弥补财力紧张及不合理支出等产生的缺口”。

短评:对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政府出台文件,以政府的名义实施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是把政府放在群众的对立面,是自毁形象,是对公权公信力的破坏,是对法治的践踏。如果“财力紧张”就可以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那么拦路抢劫的犯罪分子只要说抢劫是因为没钱,岂不就可以免罪了吗?如果为弥补不合理支出就可以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那么岂不是可以肆意铺张浪费穷奢极欲了吗?作为地方政府,财力紧张,不考虑如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不合理支出,不考虑堵塞漏洞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反而向人民群众横征暴敛,真可谓是无法无天,厚颜无耻!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呢?因为对这种案子的处理,有时没有责任到人,或虽然触及了责任人,也以其没有把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的钱装进自己腰包,而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处理。如果因此摘掉其乌纱帽,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他还敢明火执仗地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吗?年终是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的高发期。真希望各地对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现象露头就打,有案就查,除了严明法纪,以儆效尤,还可以使群众拍手称快,树立政府威信。

2021-12-24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186797.html 1 3 南腔北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