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群言堂

名人放个屁……

孙贵颂

开篇先来掉书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什么意思?晋朝豫章太守殷洪乔,离开京城去豫章赴任时,很多人委托他顺便捎带书信,因那时没有邮局,托人捎信,省时省钱。殷洪乔当面很客气地接受了100多封信,可是到了石头渚时,却将信全部扔进了江水里。这便是成语“付诸洪乔”的来历。

这个殷洪乔,太不是东西了!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旧雨新朋,街坊邻里,趁着你去豫章任职的机会,带封书信给爹娘、给媳妇、给儿女、给亲戚、给朋友,你如果不愿带,嫌麻烦,完全可以直言相告。这是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没有短信的古代啊!“见信如面”,写信、收信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请人带信,怀有极大的信任与嘱托。而今人家把信写好了,交付与你,你却给一股脑儿扔进了水里!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对着江水祷告:“信啊,信啊,要沉的尽管沉下去,要浮的尽管浮起来,反正我殷洪乔不当这个邮递员。”什么玩意儿!

有人便把殷洪乔掷信的地方称为“投信浦”。让我纳闷的是,后人还建了石塔、石碑、石亭和牌坊来作纪念。渐渐地,那里竟然成了名胜古迹。有报刊赞之曰:“在凤凰洲西北侧,有一处珍贵的千年名胜古迹——投书浦。”

这世界就是怪。有许多地方,本来不那么出名,只因为有名人去了一趟,题了几句诗,写了几句话,便声名大振,从此成为名胜,时间再长一点,就成了古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任密州太守,去了一趟管辖范围之内的五莲山,临走写下:“奇秀不减雁荡”。从此,五莲山便名声大振。清光绪年间,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常到南京的乌龙潭游玩,在潭中建了座“宛在亭”,题了“何必西湖”四字,后人便称乌龙潭为“小西湖”。而其实,五莲山与雁荡山相较,高低悬殊;而乌龙潭与西湖相比,更是小巫见大巫。

到了现在,借名人之言之行造势,更是变本加厉。有领导(当然是大官)去某景区,在某景点照了张相,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便做上一块牌子,大书:“某某领导留影处”;又有某领导去游览某名山,中途在路边的椅子上坐了坐,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便在旁边竖立一块牌子:“某某领导休息处”。这样的“景象”,所在多有。

还有,本来挺平常的一句话,只因某名人在讲话中引用了一下,立刻便成警句名言,原作者随即水涨船高,名声大振起来。

有一个词叫“炒作”。产品,要找明星代言;景点,要请书法家题字;出书,要请大腕作序……总之要请名人出山。名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名人放个屁,后面便有屎壳郎跟着瞎轰轰……

2022-07-01 孙贵颂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44890.html 1 3 名人放个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