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余依萍
随着高考结束、分数出炉,十二载寒窗苦读宣告落幕。
老话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位考生都会面对志愿选择的问题。这道必答的“选择题”,对很多考生和家长来说,回答的难度不亚于高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品智生涯工作室生涯规划师宋佳表示,在填志愿时,考生和家长需要摆正心态,从容填报,除了掌握“冲、稳、守”等技术层面的技巧之外,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专长、性格,综合评估职业需求,科学选择未来发展方向。
志愿填报引发的“家庭战争”不少见
近日,一段“女孩填志愿执意空乘,与妈妈产生分歧”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网友关注和热议。女孩查分后,想要在填报志愿时选择空乘专业,并且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空姐。而妈妈则希望女儿能选择老师或者会计的工作,这类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前景好。女孩不愿听从母亲的建议,母亲却苦口婆心地劝说,因为选择院校与专业的问题有分歧,双方吵得不可开交,闹得很不愉快。
填报高考志愿,考生和家长很容易“较劲”——考生喜欢从理想出发,将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家长则往往从现实出发,将志愿与就业挂钩,希望毕业后有个好出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希望能“包办”志愿,帮孩子“定终身”。
“还没决定填什么志愿,女儿就赌气和同学出去玩了。”讲到填志愿的事情,王先生(化名)一阵无奈。王先生的女儿选科偏理,今年高考成绩还不错。王先生说:“我和妻子都希望女儿不要走得太远,最好能在杭州上大学,但女儿不知道哪来的念头,一定要去北上广读大学。她说希望能走远点,学会独立。但我们肯定不同意。”
和王先生相反,金女士(化名)希望儿子能去外省上大学,却遭到了儿子的“拼死抵抗”。“他这个分数正好搭在特殊招生控制线上,在省内只能读个二本,我是坚持要让他上一本专业的。”金女士表示,自己也希望儿子能留在身边,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宁愿选择外省大学的一本专业。“这个事情上他必须听我的,我的苦心他迟早会明白。”
在名校和理想之间,选了名校
两年前,志敏(化名)的高考分数刚好能上浙江大学。但这个分数有点尴尬,如果报考浙江大学,只能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
志敏一直以来的职业梦想是当老师。要实现这个梦想,走教育部直属公费师范生的道路是最稳妥的。
作为一名男生,又喜欢当老师,如果选择师范类大学,在就业时优势比较大。以志敏当年的分数,可以报考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他说,当时相比这几所师范院校,作为一个浙江人,浙江大学的名校光环对他们家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填报志愿时,他和家人都非常纠结。志敏的父母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准备了厚厚的一沓资料,把每个目标院校历年的录取分数都打印出来,戴着眼镜挨个查,足足对比了1个多月。
记者采访发现,志敏很感性,性格和善,喜欢与人打交道,相比一些理工科类职业,他更适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过当时家人对于男孩子当老师这件事并不很支持,而且能报考的几所师范院校离家都比较远。
一家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后,最终在名校光环和理想职业之间,选择了名校。志敏以压线的成绩被浙江大学提前批录取,进入了农业工程专业。“高考分数一点都没有浪费,得知录取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开心。我也为自己能考上浙大而骄傲。”志敏说,“可是,我现在觉得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
如今志敏已经大二,农业工程专业的课程实在让他提不起兴趣。更糟糕的是,提前批录取的学生是不能转专业的,“学得很痛苦。对于同学们来说很有意思的课程,我因为没兴趣,都学不进去,就导致没有成就感,影响了自信心。”
两年来,志敏最初的梦想没有改变,他还是想要当一名老师。但是他的本科专业很难和师范学生竞争,即便他来自浙大。想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志敏必须通过考研来转专业。他现在正在准备考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对我而言,就像是绕了一个大弯。”志敏说。
但经历了弯路,志敏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想提醒后来者,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光环,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志愿填报 重在规划
“这几天陆续有不少高考生找我咨询填报志愿的事。考出理想的分数是重要的一步,而填报合适的专业是更不能忽视的一步。”宋佳开门见山道。
有着多年生涯规划工作经验的宋佳坦言,高考志愿填报,如果仅仅只是院校分数的最优化匹配,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如今各种大数据的支持下,考生家长们基本都能完成,但志愿填报难的是如何做好考生的未来规划,毕竟各种规划方式,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也不存在谁优谁劣之说,重点在于是否适合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现状,也就是“匹配”二字,但匹配的前提是一个信息的相对全面性和准确性。
以被浙大提前批录取的志敏为例,在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以及浙大提前批以外,是否还有既能满足名校需求,又能满足职业理想的其他选择呢?比如说,同是提前批,位于上海的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同时也是“985”高校的华东师范大学,有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宋佳分析,倘若志敏早早就有规划的意识,浙大是有“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招生的,志敏完全可以多一条升学路径,满足学校的同时还满足专业,但这都需要高考前就报名的。再说到志敏有考研转方向的想法,他完全可以争取考浙大或是其他“985”“211”高校,专业也可以争取和农业工程略有相关的学科,如生物科学、物理学等,既不影响未来考教师编制当老师,也不完全浪费大学所学知识。规划的意义,就是让考生在选择时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在分数上纠缠。
在地区的选择上,宋佳建议考生家长们多考虑一个角度,就是考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需求,考虑所选城市的产业集群问题。例如准备就读金融经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的考生,尽量选择北、上、广、深,因为这些地方有相关专业的支撑背景,且从未来考研深入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有更多的名校可供选择,不要因为地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综合上述案例,宋佳说,从众、恋家、侥幸三大社会心理,常常影响或左右考生及家长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选择,头脑清晰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高考填报志愿的成功,不仅仅是尽可能不浪费分数填报志愿,而在于如何帮助考生做好人生规划。”宋佳建议,广大学生家长在内理清学生本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对外全面了解专业、学校和地区,做好内外匹配,善用往年高考数据,然后针对这些情况,主动搜索,全面分析。最后的重点是提前准备,越早越好,尽可能在填报前解决相关问题,而不是在被录取后,进入大学学习才发现,那样已经来不及改变,或是需要额外付出更多才能改变。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做好自己的志愿填报规划,走上自己理想的适合的发展道路,拥有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