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健康

如何避免夏季常见病? 听听专家怎么说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烈日炎炎,人们经常感到胃口不佳、疲倦烦躁,贪凉熬夜等生活习惯也使很多疾病不请自来。在夏日科学养生,不仅可以预防常见疾病,还能够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那么夏日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哪些事情需要避免?

安享夏日,调和脾胃是关键

古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在所有的脏腑功能中占据主要地位,脾胃是“后天之本”。然而,夏天人们为了解暑,很喜欢吃生冷食物,冰啤酒、冰西瓜都是夏日的常备吃食。吃凉的食物会对脾胃造成伤害,导致脾胃虚弱,应尽量避免。

据专家介绍,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惫无力,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反酸、烧心、腹胀,有些人甚至会有大便清稀、排出不畅、大便黏腻等表现。除脾胃虚弱外,喝大量冰啤酒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疾病,所以夏天应避免吃过凉食物。专家建议,从冰箱里拿出的西瓜或饮料,应先放置十几分钟,待温度和室温接近后再食用。在吃海鲜时,可以搭配紫苏,饮用姜茶或少量黄酒,以纠正寒邪。

如果因食用寒凉食物而脾胃受到损伤,就需要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比如脾胃虚寒的情况可以选择附子理中丸、寒热错杂的情况可以使用半夏泻心汤等。要根据病人具体表现辨证施治,进行个体化治疗。

养护消化道

避免被“唤醒”的“难言之隐”

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率很高。痔疮约占肛肠疾病的90%,中国目前有约5亿痔疮患者,但大部分人的痔疮处于“沉睡”状态,患者没有感知。然而夏天是个特殊的季节,此时痔疮很容易被“唤醒”。在夏季,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痔疮“醒”来。

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吃辛辣食物,麻辣小龙虾、辣炒田螺、辣炒花蛤等都是夏季夜宵的“标配”,殊不知,“饱了口福”却“苦了出口”。由于辣椒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吃进去的辣椒素最后全部聚集到肛周,刺激肛周末梢血管,造成血管扩张,导致痔疮发作。此外,夏天也是消化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拉肚子或大便黏腻的现象经常出现,这些情况都很容易诱发痔疮。

痔疮发作应该怎么办呢?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或用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轻度痔疮,可以在温水中加入花椒、盐、明矾和醋,洗泡几次就可以消肿止痛。如果痔疮肿得很厉害,应去医院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夏季养肺,避免“秋后算账”

中医认为,夏季是养肺的黄金期。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在夏季会有所缓解,如果夏天忽视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必会遭到“秋后算账”,疾病会加倍发作,所以夏天虽然是疾病缓解期,但依然要重视养肺。

专家特别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空调在夏天广泛使用,所以呼吸道疾病在夏天也依然会有发作和加重的现象。呼吸道疾病在秋冬容易发作和加重,是因为秋冬时节病人自身体内阳气不足的关系。“冬病夏治”的理念,就是利用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用药剂、贴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把人体内阳气的“闸门”打开。

夏天养肺的要点在于,首先要维持平时的治疗,需要长期用药的人,不能因为病症缓解而停止规律用药;其次要利用夏天这个大好时机,冬病夏治,这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风湿病人群夏日注意“三防”

风湿病人群夏天要格外注意“三防”:防风、防冷、防日晒。

过去为了纳凉,人们喜欢吹过堂风,这种方式已经造成了既往很多关节、肌肉疾病患者发病和病情加重。现在,人们喜欢吹空调,空调其实是另一种过堂风,会对软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开空调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肢体和关节的防护。

夏日气温高,动辄大汗淋漓,很多人喜欢喝一杯冰镇饮料、吃一块冰镇西瓜来解暑,但生冷食物很可能损坏脾胃,使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而肠道菌群又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专家强调,风湿病人群在夏天尤其要远离生冷,吃冰镇食物一定要注意适度。

俗话说“晒晒更健康”。阳光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又很好地参与了骨骼的形成,对钙磷代谢很有益处。正常人需要一定的日晒,风湿病人群也不例外,但晒太阳也要注意“适度”。适量的阳光对人体有益,过度晒太阳就会造成伤害,可能会造成日光性皮炎。专家建议风湿病患者夏天晒太阳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比如早上6点到10点,下午4点到6点,在紫外线不太强、日晒不太厉害的时候,适当进行室外活动。

此外,对光敏感的人群要特别注意紫外线引起免疫系统异常,造成自身炎症反应加重。比如红斑狼疮患者,光敏感可能造成狼疮活动性增加,这部分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止紫外线刺激,做好防护,比如戴宽檐帽、戴墨镜、涂抹防晒霜等,以减少紫外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夏季怎么运动对膝关节最有利

夏季是一个便于运动的季节,也是运动伤高发的季节。夏季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游泳,游泳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避免膝关节损伤,尤其是体重较大、年龄较大的朋友更适合。

健步走是这些年来相当流行的一种健身方式,很多人喜欢下班后在家附近走一走,认为这样对健康有益。专家指出,体重过大的人、年龄偏大的人以及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人都不适合健步走这种运动方式。因为体重过大的人在走路时,尤其在偏硬的步道上走路时,膝关节受到的冲击很厉害;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人突然心血来潮健步走,很容易出现膝关节受伤的情况;年龄大的人健步走也要量力而行,观察自己第二天的反应,如果第二天觉得膝关节不舒服,酸胀或疼痛,说明活动量偏大,需要减少步数。

专家建议,健康人健步走时也要注意步速和步幅,不要过快。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现象,要立刻停止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轻度的运动损伤,比如滑膜刺激、肌肉筋膜拉伤等,休息一周后,大概率可以自行恢复;如果休息一周后还不见好,就要去医院检查。

据中国青年报

2022-07-25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52294.html 1 3 如何避免夏季常见病? 听听专家怎么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