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植物园位于主城区北部,总占地面积约840公顷,目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园。作为义乌市科协认定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植物园内分区块种植培育多种树木、花草,以农耕文化、体育健身等为主题,以林田相依、湖岸美景交融的湿地绿洲为特色,集生态展示、科普科研、休闲观光、商务度假为一体,目前已经成为义乌市民休闲游玩的网红打卡地,也是义乌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的实践之地。7月23日,义乌商报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变身为“小小科普家”,走进植物园开展了一次科普研学探索之旅。
这天,正值大暑节气,前来参加活动的小记者和家长们顶烈日、冒酷暑,研学热情高涨,让我们为孩子们这种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点赞!专门负责植物园研学项目的阮老师和她的团队老师们,首先带领小记者在植物园内开展一次徒步活动,探索发现植物园蔬菜园、香樟林、枇杷林、樱花湖、鸟岛等处,沿途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昆虫、鸟类。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小记者们跟随老师一路边走边学,欣赏各种自然景观,学习植物、昆虫、动物知识。这不,在带队的科科老师介绍之下,小记者们第一次认识了植物鸡爪槭,发现掌状分裂的叶子和带翅膀的果实。翅果在掉落过程中居然会打着转儿飞翔,好像迎风旋转的风车,引得孩子们一阵惊呼。孩子们爱动手的天性一下子释放出来,纷纷拿起翅果往高空一抛,然后看着翅果旋转着降落,感觉特别神奇。接下来,几棵没有树皮的树木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纷纷围着这棵树探究。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这棵树干光秃秃的树到底是什么树木呢?在科科老师的科普下,孩子们才知道原来它叫紫薇树,又名脱皮龙,它的树皮很容易脱落,不过大家不用紧张,它每一次脱皮都是生长的见证!其实在植物界中,会脱皮的树木还不少呢,比如大家平时常见的松树也很容易脱皮,所以它们又被称为“会脱皮的树”。
接下来,科科老师又带领大家认识了好几种植物,比如广玉兰树,是先开花后长叶;马褂木的叶子长得像马褂,它的宝塔状果实是聚合翅果;枇杷叶子背面有绒毛;构树的叶子很特别,正面反面对比明显,构树皮富含纤维,韧性强,是古人造纸的原材料之一;香樟树是义乌的市树,揉一揉香樟的叶子我们可以闻到它的香味。听了科科老师的介绍,孩子们直呼增长了见识,原来树木的学问这么多啊!
认识了这么多植物后,接下来孩子们开始学习认识一些昆虫。
“嘘!”此时,科科老师提醒大家认真听。耳边传来的一阵又一阵的“知了、知了……”声,这是什么声音?孩子们大叫起来:“是蝉的叫声”!循声望去,孩子们瞪大眼睛,在树枝上发现了好几只正在起劲鸣叫的蝉。一些孩子还在树丛里面找到了蝉壳,小心翼翼地捡起来仔细观察。科科老师趁机又向孩子们介绍科普知识:夏天常见的蝉有三种,分别叫黑蚱蝉、蒙古寒蝉、蟪蛄,叫声各有特点。蝉声可以说是盛夏的“标配”……
伴随着有节奏的蝉鸣声,孩子们来到了植物园里面的樱花湖。站在湖边,科科老师拿出一份植物园观鸟手册,向孩子们介绍植物园里面目前发现的一些鸟类,还拿出事先准备的望远镜,让孩子们观察湖对面的鸟岛。果然,孩子们兴奋地发现,湖对面的鸟岛上居然有很多的白鹭,它们或是栖息在树枝上,或是张开翅膀翩翩起飞,在湖面上优美地翱翔。据科科老师介绍,目前植物园里发现的鸟类还有斑头鸭、翠鸟、黑水鸡、夜鹭、寿带鸟等。除了鸟类,植物园里还有其他很多小动物,如果凑巧,还可以看见可爱的松鼠在大树之间跳跃。
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在植物园的徒步研学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虽然大家都已经汗流浃背,却收获满满,对植物园也有了一些认识,这与平时跟爸爸妈妈来植物园游玩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为了让孩子们对植物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次活动还特意安排孩子们和家长乘坐园内专用观光车,游览植物园全貌。
研学过程中,孩子们还开展了手工草帽DIY上色活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涂鸦”专属于自己的特色草帽。活动结束,每位小记者还领取了植物园蔬菜作物园里种植的圣女果、辣椒等蔬菜“伴手礼”一份,孩子们开心极了!
对于此次植物园研学之旅,很多小记者都分享了属于自己的收获。大家表示,植物园真的是一个学习科学知识的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鸟一蝉,都蕴含着学问,等着你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真不愧是最好的课堂!这一次行走——植物园科普研学之旅,令人难忘!义乌商报小记者团欢迎全市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植物园,用科学的眼睛,探索的精神,研究的态度,去发现更多的奥秘,学习更多的知识!
陈红盛 王奕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