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
9月15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幅度普遍在10—15个基点。下调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1.45%、1.65%、2.15%、2.65%,较此前下调10个基点;3年期为2.60%,较此前下调15个基点。邮储银行的半年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于五大行,其余期限利率与五大行一致。
存款利率下调属于商业银行的自主行为,无须过度解读。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金融机构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目前,存款利率的定价方式为“基准利率+基点”模式。观察此次变化不难发现,下调并不涉及基准利率,而是在原有“+基点”方面做了减法。
银行为何要下调存款利率?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为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供空间。众所周知,银行吸收存款形成负债端、发放贷款形成资产端,资产端、负债端的“价格差”基本上是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息差。存款利率下降后,在息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利率下行的空间将更大。
另一方面,下调存款利率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密切相关。8月22日,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5个基点、15个基点。贷款利率下行后,若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息差收窄压力。息差指标关系着银行的经营状况,息差的剧烈波动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尤其不利于存款依存度较高的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强资产负债管理的稳定性。
分析了存款利率下调的原因,还要解答一个备受市场关注的问题——存款利率下降了,个人投资者将受到哪些影响。可以预判的是,如果你倾向于配置中长期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你的收益率可能会下降。
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存款、贷款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肌体健康发展,这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并不矛盾。接下来,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财务规划,理性设置投资预期、优化资产配置。
此“降息”非彼“降息”
此前我们说的“降息”,是LPR贷款利率的下调。对于居民和企业而言,是一种利好,这意味着你贷款的成本少了。但对于银行端而言,主要的贷款业务所能创造的收入减少了,利润也就跟着大幅缩水了。
而这次的“降息”,降的是银行的存款利率,相当于我们存在银行里的钱所能获得的收益减少了。对于银行而言,存款其实是银行的负债端,当存款利率下调了,意味着银行要支出的负债成本也就减少了,银行利润自然就会提升。
所以,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其实是此前降低贷款利率后自然而然向下的传导。当银行息差收窄时,为了刺激银行进一步释放贷款的动力,为市场提供宽松的信用环境,就需要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来增加净息差,提高银行的利润空间。
而存款利率下调,相当于变相刺激居民的储蓄往其他地方转移,例如消费、理财投资等等。但是具体转移的幅度,也取决于市场的情绪和风险偏好。在市场仍然偏震荡,投资情绪偏冷的情况下,即便储蓄收益减少了,估计很多人也还是更愿意把钱放在更稳妥的地方。
因此,这一次的“降息”对于A股整体而言,还没能形成多大的刺激,更多可能是对宽信用利好的银行、地产等等价值板块的影响。
A股是否还会接着跌?
而“降息”带来的是,15日A股跌破3200点,创业板指跌超3%。16日三大指数接着跌,跌幅都破了2.3%。“降息”了,不应该是利好吗?但是为什么A股还跌了呢?
8月以来,价值和成长风格出现分歧。前期表现强势的成长板块出现回调,上证全指成长指数跌了4.08%。而价值板块反弹,上证全指价值指数涨了3.41%。
当前“宽信用”的背景下,价值风格或许更受到支持,在接下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定优势。但即便如此,在成长风格短期回调的拖累之下,市场要再现全面上涨行情始终是困难的。
一方面,海外高通胀持续增强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在加息靴子落地签,海外的不确定性仍将对A股的市场情绪形成扰动。同时,部分新兴成长板块出现消息面上的边际变化,造成的负面情绪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
另一方面,国内即将进入国庆节前的窗口期。从过往经验来看,国庆节前市场往往观望情绪居多,资金交易逐渐降温,比较难出现大的行情。
所以短期来看,几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市场的投资情绪还是偏脆弱的,这意味着调整可能仍未结束。黎明前的黑夜往往最为黑暗,而市场迎来反转前的时间也是最难熬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妨在这段时间里对市场更“迟钝”一些,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提前规划一下自己的国庆假期。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仓位,养精蓄锐等待下一个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