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继前一日离岸市场破“7”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市场也跌破“7”这一整数关口,为2020年8月以来首次。
这里先普及一个小常识,在岸人民币指在中国大陆内进行交易的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则指在中国大陆以外进行交易的人民币。在岸人民币的特点为固定型汇率,参照美元,规模大、波动较小、受政策管制较多。而离岸人民币,它的汇率变化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
因此,在国际金融市场较动荡的时候,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差价。而离岸人民币的汇率,往往预示着后一阶段在岸人民币的趋势,当然也意味着有空间和有时间通过政策工具去对冲可能的波动风险。
在岸人民币破“7”其实是一个大家等待落地的“靴子”,因为随着“强美元周期”的到来,全世界所有货币都在对美元贬值。人民币这一波自然也是如此。
面对本轮贬值,央行在9月5日果断出手,决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这是央行年内第二度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所以从应对上看,人民币没有出现计划急速上涨和急速下跌的目标,而是基本随着美元在走,也就意味着中美爆发剧烈冲突这件事情其实并没有想得那么快。
再看中期,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显得更加稳定,这也意味着在这样一个全世界资产价格金融秩序越发混乱的时代,人民币在努力希望成为锚点(避险货币)。
看看全世界其他的货币:日本熊冠全球,贬值达20%,1美元兑144日元,日元汇率创98年以来新低;英镑高居第二,贬值14.7%;韩元排第三,贬值13.7%;欧元居第四,贬值12%,美元对欧元已低于1:1。
相对比而言,人民币贬值8.8%。处在一个中间的位置,考虑到中国的经济体量,那么应该算是主要经济体表现最好的了。应该算得上这一轮危机中比较好的“避险资产”了。
人民币汇率时隔两年多,再次跌破整数“7”关口,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人民币汇率整数关口,并不是一个经济数据,更像是一个“信心数据”。
梳理汇率改革二十年以来的走势,我们看到只有发生股灾、贸易战、新冠突袭这样的“历史大事”之后,人民币才会破“7”。
而即便是贸易战初期“人人认为必败”的恐慌氛围,新冠疫情初期“被全球隔绝”的无助氛围,人民币汇率的底线依旧守住了7.2。正是20多年间的经济惯性,让老百姓形成了“形势很严峻,汇率才破‘7’,外围环境再差,汇率也难跌破7.2”的朴素认知。
所以今天虽然汇率时隔两年破7,并不代表我们经济遇到2020年初那么严峻的危机。
至少我们还有7.2之前的防御空间。考虑到美国通胀依旧高达8.3%,美国后续还要加息3%左右,人民币跌破7.2的“十二年信心底”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人民币破“7”,这不是终点,甚至不算危机点。但我们必须做好接下来一两年更难熬,但熬过去,天高任鸟飞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