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义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市场。但庞大的市场若没有强大的制造产业支撑必然受制于人。
市场是“命根子”,工业是“压舱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义乌大力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围绕市场建工业,义乌工业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全球范围打响了“义乌制造”的品牌。
“义乌制造”席卷全球
最近,义乌又“火”出圈。受新冠肺炎疫情、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义乌“取暖神器”正在成为不少欧洲人的“香饽饽”。
电热毯、热水袋、帽子、围巾、手套、取暖器、电风扇、热水壶等商品订单暴涨。义乌市场经营户从6月初开始就陆续接到欧洲订单,很多帽子、手套、保暖丝袜等生产企业,冬款订单生产周期排至今年12月底,部分爆款产品客户直接空运欧洲。
“叮咚、叮咚……”一走进国际商贸城2区2楼小家电市场经营户洪书军的店铺,就听到电脑上不停传来微信声。“今年订单增长了不少,有很多是来自欧洲的新增订单。”洪书军说。
洪书军主要经营取暖器、电风扇、热水壶等小家电,产品均为自家工厂生产。因今年欧洲客户增多,洪书军的工厂专门针对欧洲客户喜好,设计了外观更为简约、颜色更贴合欧洲审美的新品取暖器。“为了保障按时、按量供货欧洲市场,我们工厂通过调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取暖器。”洪书军说。
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章芳洁从事帽子出口已有30年时间,其生产的品牌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目前公司产品80%都出口到欧洲市场。“欧洲消费者喜爱运动,外出时会戴一顶帽子,我们的帽子在设计上,更加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颜色有22个款式,覆盖老中青三代。”章芳洁拿出几顶帽子告诉记者,这款兔毛帽子是今年出口欧洲最火的产品之一,累计已经卖掉20多万顶。
不仅仅是当前火热的“取暖神器”,随着卡塔尔世界杯临近,来自义乌的足球、球衣、奖牌等周边商品亦在畅销全球。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在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份额中,义乌制造几乎占到70%。
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两者双向互动、相互依存、共同繁荣。义乌自1993年起实施“引商转工”“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适时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领域扩展,大力发展优势明显、与市场关联度高的产业,逐渐构建起了与小商品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体系,从而形成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业、大集群,小产业、大市场”的格局。服装、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一个个优势行业竞相开放,从市场摊位上走出,造就了义乌制造业的蓬勃兴起。
新兴产业势如破竹
为进一步推动小商品向大制造转变,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义乌先后编制完成《义乌市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经开区“十四五”规划》《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和《芯片小镇行动计划》,全力构建“4+X”产业发展新格局(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4个新兴产业,以及若干传统优势小商品制造产业)。
“引进一个大项目、形成一个大产业、打造一个新的高端产业集群”,秉承这一理念,义乌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项目接踵而至,扎根这片创业热土,逐渐长成参天大树,重构着义乌工业产业生态系统。其中,信息光电和汽车制造两大千亿级现代制造业集群,可谓“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产业奇迹。
作为晶澳有史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项目,2020年,义乌晶澳仅用142天时间便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光伏智能单体车间,再次刷新义乌建设“加速度”,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其后,晶澳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实现产值、营收双破百亿元,成为义乌首批百亿企业之一。今年1至8月,晶澳义乌基地实现产值142亿元,同比增加186%,其中出口88.7亿元,同比增加374%,企业订单已排至明年2月。
行业龙头催生的“磁吸效应”是强大的。继爱旭股份之后,全球排名前列的东方日升,也将新制造基地设在义乌。如今的义乌,已汇集了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爱旭股份等光伏头部企业,光伏产业呈现出跃变发展的态势。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苏溪镇,如今已是世界级光伏光电企业云集,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世界光明之都”梦想正一点点照进现实。
数据说明一切:义乌的光伏光电产业投资规模已超800亿元,产能超100GW。今年1-9月,光伏产业实现产值633.08亿元,增长113.8%,对义乌工业经济整体数据拉动作用明显。除光伏光电产业外,新能源汽车板块开始发力,其中1-9月吉利动力总成和变速器两个项目贡献产值增量超24亿元。聚焦新兴产业,义乌全力塑造以重点项目为驱动的产业链活力,正在打造新的制造业增长极。
强根固本,枝繁叶茂。今日之义乌,在深化“贸工联动”战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正创造着属于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产业发展新传奇。
全媒体记者 王婷 文/图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