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版: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

佛堂:千年古镇 历久弥新

因佛而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

佛堂享有“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的美誉,为浙江四大古镇之一。

佛堂商脉历史悠久,是义乌商贸起源地之一。发达的商埠经济,营造了古镇佛堂极其深厚的商业文化历史底蕴。今日的佛堂老街,仍然店铺林立,生意兴隆,延续着鼎盛商风。

由此可见,义乌商贸“基因”自古强大。

百年商埠 见证义乌市场发展

行走在老街,老宅门楼上“与德为邻”的大字,阐述着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见证着佛堂百年商埠的繁华。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来,从佛堂走出去的商人数不胜数。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业者代表之一冯爱倩,便是佛堂镇竹园自然村人。“我小的时候,佛堂码头很热闹的,每天来来往往的商人很多。”在义乌市收藏品市场的店铺里,冯爱倩笑着说,其实她从小就开始做“生意”了,很多本事都是在佛堂码头看会学会的。

冯爱倩说,她年幼丧父,家中一贫如洗,全靠母亲帮人洗衣度日。懂事的她,从小便开始拖着篮子到码头上收衣服。等母亲衣服洗好后,她再送回去收取洗衣费。这样的经历与成长环境,让冯爱倩耳濡目染,慢慢有了经商头脑,也培养了她争强好胜、以思办事的倔劲。

1980年,冯爱倩毅然辞去义乌饭店厨师工作,摇起了拨浪鼓,做起了小商品生意。但是当时,人们把鸡毛换糖、设摊经商,看做是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为此,冯爱倩多次向当时新上任的县委书记谢高华反映社情民意,要求放开办市场。此后不久,在县委的支持下,摊贩们在湖清门地段开始设摊经营,形成了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雏形。

从最初的边躲边摆摊,到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从昔日人贫地瘠的内陆小县,到今天的市场传奇——一步步走来,冯爱倩与所有佛堂商人一起,见证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市场,诠释了诚信为本、开拓进取的佛堂商贸文化。

“前店后厂” 大工业支撑大市场

温暖的实木、闪亮的金属、流行的色彩、个性的拼贴……在义乌市锐超相框有限公司,1000多平方米的展示厅内,各色相框陈列其中。凭借质量上乘、风格多样的相框,该企业在今年3月份公布的企业名单里,首次入围2021年度义乌市工业企业“五十强”。

在佛堂镇工业园区,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近年来,佛堂镇围绕工业功能区,推进存量提升,以小微产业园建设和工业用地分类管理为抓手,实现“宗宗有规划、亩亩有导向、企企有提升”,有力促进产业转型、工业发展,成为义乌市场坚强的“后盾”。

7平方公里的工业功能区,集聚了1000余家传统企业和4万余名产业工人。在2021年度义乌市工业企业“五十强”中,佛堂企业更是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同时,佛堂坚持把产业集群化发展作为关键举措,谋划拓展西北、东南两个发展空间,联合义亭、赤岸打造高质量“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招大引强,落地投资102亿元的晶澳科技等高新项目。

佛堂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一年,佛堂全年完成有效投资10.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6亿元,分别增长47.6%、63.6%;完成工业总产值338亿元,落地15个亿元以上项目。佛堂镇还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每年聚焦科技创新,多举措不断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保障,做深做实三服务,严守安全线,争做能级提升尖兵,全力做强智能制造主引擎。”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一流标准、一流状态”扛旗争先,为义乌市场发展继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科教兴“市”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10月17日,佛堂镇双江湖科教园区,备受关注的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一期二标段建设现场,大型吊机、各类挖掘运输设备来回忙碌,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场景。省建工集团1200余名建筑工人,正进行架设支模架、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作业。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项目位于佛堂镇王宅村区块,是义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项目,也是提升双江湖科教园区产学研品质的重点项目。佛堂镇抢干快干,有序开展王宅村整村集聚工作,为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

而就在建设现场的不远处,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已然步入正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如今的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已经拥有近万名大学生与教职工。待到明年6月,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将迎来在义乌就读的首批本科生。

随着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等高校落地双江湖科教园区,佛堂的人才层次、科教配套也焕然一新。

今年6月,佛堂镇党委与市委党校、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签订了三方战略协议,以“教学资源共融、教学制度共管、发展人才共育”的三共合作模式,共建乡镇党校;同时,积极谋划开展校企合作交流,通过面对面招聘、进企实习让更多大学生人才留下来。

佛堂镇还联合校方举行了中国计量大学浙中科创走廊成果转化对接会暨现场科技学院科技成果推介会。会议现场,6家企业与学院签署全面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带动科技创新”良性循环。

佛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将持续在科技、人才、社会服务等方面,推进区域合作和校地共同创新,以实际行动助力义乌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

全媒体记者 陈洋波/文 王松能 李春霖/摄

2022-11-25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289655.html 1 3 佛堂:千年古镇 历久弥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