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义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义乌市2022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3年计划和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3年2月2日义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

大会主席团:

义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认真审议了市发改局、财政局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分别向大会提交的《关于义乌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义乌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审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对计划、预算报告和草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金华和义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两个先行”战略目标,紧扣“138”工作体系,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常委会有关决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高位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打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兜牢兜实社会民生底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回稳向好、进中提质积极态势,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受外部环境、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计划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外贸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消费需求疲软,稳外贸促消费任务艰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用地、用能、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投入水平较低,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还不够充分,城乡区域发展还有差距,共同富裕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紧平衡态势进一步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等。对此,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计划和预算草案,全面贯彻中央、全省和金华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了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会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了外部环境、自身条件与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各项主要计划预期目标和收支预算安排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工作举措扎实有力,符合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总体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同意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提交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批准义乌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起步之年,做好各项计划和预算工作意义重大。为确保完成全年计划、预算工作目标任务,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顶格承接落实国家系列政策和省“8+4”经济政策体系,紧盯市场转型、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加强政策集成,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四大双千”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好总部经济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有序引导产业梯次化转移,鼓励企业将科技研发、高端制造等关键环节留在义乌。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注重优化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提高政策和资金精准性有效性。

二、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助推市场繁荣发展。聚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涉外服务综合改革,落细落实涉外服务十项举措,助力外贸平稳增长。大力发展“地瓜经济”,紧扣双循环战略节点城市定位,持续推进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发展,全面加快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重大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义新欧”中欧班列,努力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聚力实体市场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数字贸易,加快推进全球数贸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迭代升级Chinagoods数贸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巩固、扩大贸易发展新优势。

三、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加快双江湖科教园区开发建设进度,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区域性高地。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重点聚焦“4+X”领域,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着力构建具有义乌标识度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贸工联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做好高税无地企业安置,全面加快大陈前山、廿三里钱塘新谷二期等小微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小商品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市场繁荣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四、聚焦共同富裕,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特色产业植入和培育,高标准推动未来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路网、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布局高中阶段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认真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商贸文化、孝义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响义乌文旅品牌。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义乌。

五、聚力提质增效,加快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完善支出标准体系,规范细化部门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精准性。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厘清政府支出责任边界,严格控制政府购买服务和劳务支出。落实好新一轮镇街(平台)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分配可用财力,加大相对落后镇财政反哺力度,扎实推进城乡共富均衡发展。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事前绩效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价机制,完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招商引资政策等重点支出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强化风险意识,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谋划新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厉行节约注重实效,严格控制投资建设规模,确保预算安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加大财源建设力度,推进重大招引产业项目加快见效,积极培育税源增长点,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可用财力比重,夯实财政可持续发展基础。千方百计稳住收入基本盘,突出抓好政府性基金收入组织,统筹做好城市有机更新和国有土地出让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能力。加强社保基金运行情况监测分析,根据收支状况及时调整优化缴费和待遇政策,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转。

2023-02-20 (2023年2月2日义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16608.html 1 3 义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义乌市2022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3年计划和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