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通往周边县市有多条古道。古道是义乌的地名,而地理位置却坐落于浦江境内的,少之又少。它就是仙坪古道,诗一般的名字。
时雨时晴,来到上溪镇原仙坪村,探访仙坪古道,见四面群山,云雾妖娆,绿水绵延。相传这里为远古时神仙际会之地,时为瑶台,仙坪之下仙人洞有一泉池,其水清冽甘甜。村名始称“仙趾坪头”,1951年改为仙坪。村子常年云雾飘拂,草木葱茏,现盛产仙坪青柴棍酒远近闻名,此地还是浙江省无公害茶叶基地。“走仙坪,我们似成仙了。”同行笑道。
行古道,从仙坪村旧址起步。一路蜿蜒,下坡后入一片竹林,脚下不规则的青石板,幽幽地通往大山深处。拄着登山杖,小心翼翼行走,馨苑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花等人则在前面“开路”,砍去遮挡的多余枝杈。
仙坪村于20年前开始实施异地奔小康,是义乌首批下山脱贫村,现已更名为馨苑村,230余户村民被安置在上溪镇下辖的社区。而原仙坪村旧址已实现退宅还耕和还林。谈起这一切,王金花十分感慨:“新村既年轻又古老,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
据仙坪旧址“聚仙亭”记载: 该村距今550余年。岁月沧桑,繁衍生息,世代十七,勤耕苦读,杂糅一地,和睦相处。村子地处海拔800多米的浦江县南山草大坪山脉的云海深处。走在曲折的古道上,可以想象当年山民的生活百态。岁月沧桑,厚厚的青苔蔓延开来……
若说,原仙坪村有550余年历史,村里人说不清仙坪古道有多少年头了。有村民猜测,古道的历史恐怕也有五六百年,可能是先有古道后才有村。否则,它怎么会是古时义乌去往婺州(金华)以及江西省的重要古道呢。
据介绍,原仙坪村还是金义浦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期间,第八大队曾在该村周围一带活动,一些农户成为党的重要堡垒户。
馨苑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基虎曾对笔者说,他父亲王化银生前常讲起抗日武装八大队的故事。“与原仙坪村合并的楼角村西北处,常停留第八大队队员,有受伤的也会由村农会安排来居住。一次,八大队五六个队员住在我家,突然敌人三面包抄过来。父亲发现后把水桶往地上一扔,八大队队员闻声迅速从一个方向撤离,而另一位伤员来不及撤退,便被日伪搜出,最后遭枪杀。”
一条古道,一头牵着过往,一头通向明天。仙坪古道往白石湾方向行走,还有淙淙瀑布,山溪潺潺不息。而藏有的隐勾洞,有一个与勾践相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当年勾践带着五千残兵深藏于此,躲过了吴兵的追杀,后卧薪尝胆,终成霸业。沉淀于历史的印记,这里还记载:明朝初年朱元璋曾带兵三出仙坪,奇袭金华都是走的这条古道,古道附近至今还保留着洪武殿、练兵校场等遗址。古道渐行渐远,留给人们的只有那个时代的背影,模糊而遥远。
仙坪古道到白石湾一个来回,大约需要三个小时。如今,白石湾景区的新项目,尚在建设中。遥想当年,人们竞走仙坪到浦江这条古道,就可以抵达诸暨,并一路前往杭州。让古道活回来活起来,服务当下,造福人民,是大家之所愿。
“我还想见见当年的村支书陈程森、村委主任项根铨,走一走20年前的古道。”行走仙坪古道之前,义乌老领导童香娣曾留恋地说。引导村民走出大山奔小康,经历过风风雨雨,她始终未忘记那难忘的岁月,正如这条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社会的、自然的浓浓之乡愁和记忆的古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仙坪,除了仙坪古道,还有一条叫潘宅古道。仙坪古道主要通往浦江城区,潘宅古道则通往浦江县潘宅村。这些年,常有驴友来此游玩,除了小道相对比较好走外,就是想寻觅和体验先辈文明发展印迹。
日积月累,古道便沉淀成厚重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