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财经

小布视角

从现象看GDP①——何为GDP

本周,备受大家关注的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公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GDP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再次被公众高度关注。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在一个标题党和抖音快手流行五秒钟注意力的年代,不真正理解GDP,可能就没法看懂经济报表和经济信息。

什么是GDP

大家经常说的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这是国家统计局最经典的一个定义。

首先,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而不是凭着自己给出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价格来确定,也就是GDP体现的是公允价值,是在公开市场上可实现的标准价格。

其次,一个国家或地区,限定地域范围是在国内。在国土范围以外生产、销售和取得的服务及报酬,并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国外法人和自然人在GDP核算所在国或地区的国内生产、销售和提供服务,都是属于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一定时期,一般都是按季或者按年来计算和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公开数据的国际惯例,一般是按照首季、半年、前三季度、全年来进行对比,而相应的,公开数据只统计在该时段内的生产和服务最终成果。

第五,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间产品投入和中间服务环节不计算入GDP。只计算最终成果,不计算中间产品,是避开重复计算,因为所有中间投入的价值都在最终成果的价格中已经体现出来。而最终成果和中间产品,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得根据不同常住单位的不同终端产品来确定。比如就包装生产厂家来说,纸盒是它的最终产品,而购买的面包是它的职工福利用品,而对于面包生产厂家来说,面包是它的最终产品,而包装面包的纸盒是它的中间产品。

非经济学专业的人士面对这样的解释,可能还是不太能理解。简而言之,GDP强调的是增量,不是产量,可以把GDP理解为就是增加值,而肯定不是产值。GDP反映的是流量,是一定时期的净增长,而不是存量,不是历史财富的累积。我们仍然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我们开了一个茶楼,一杯茶卖了一百元,这一百元里,所包含的茶叶钱、水的钱、烧水的能源成本,都是中间产品投入,不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价值,所以在计算我们茶楼GDP的时候,要把这些剔除。很多时候,GDP在微观中体现的概念很接近于毛利润。比如统计去年茶楼的GDP,只计算去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的增加值,既不能包含前年的营收数据,也不能滚动到今年来使用,去年的GDP就是今年的同比基数。

GDP有三种表现形式:价值创造,收入形成,最终使用。从价值创造来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成来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项收入之和。从最终使用来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即出口-进口)价值之和。

GDP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总量,即绝对值;一是同比数,即相对值。为了实现简明的对比需要,我们平时看到的GDP经常是一个百分比数据,其实它是GDP同期总量的同比数,这样便于公众进行对比,看出经济走势。从专业数据使用角度来看,确实,增速更能够反映趋势,无论是同比还是拆分为单季的环比,可以直观地反映。而总量除了进行绝对规模的比较,就难以像百分比这类相对值那样清晰地反映出上行或下行的趋势。国际上,经常用连续两个季度的GDP增速是否连续向上或连续向下,作为判断经济晴雨表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外政府决策财政金融工具是否介入市场的判断标准。而在国内,同一区域的县市区比较,常用的是增速;跨区域的比较,常用的是总量。

名义GDP和实际GDP

GDP又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我们在年内看到的本年数据,包括在下一年首月看到的上一年全年数据,属于统计所说的快报数,都是名义GDP。而实际GDP数据,也就是年报数据,一般在次年的二季度公开,只是那时候,大家已经不再关注上一年的实际GDP数据,而已经盯着看新一年首季的名义GDP了。货币币值的波动,即长期趋势上的货币贬值,是造成名义GDP和实际GDP差异的主要原因。

在基层经济工作中,真正对GDP理解最深刻的可能只有两类人,一类是统计的GDP核算或综合核算工作人员,另一类是税务征管上的增值税专家,税务人员对于增加值的概念有种天然的职业本能。但是涉及名义GDP和实际GDP,倒是与名义税率(税负)和实际税率(税负)不一样,税负的实际差异是征管规范或严谨的系数,而GDP的实际差异是因为价格系数。

统计上,用价格指数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平均价格水平,根据统计口径设计的常见价格指数,直接影响GDP的有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应用统计方法比较基期和当前时期相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幅度,以反映物价水平变化的趋势。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PPI是衡量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是衡量原材料和商品价格波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生产资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简单地说,CPI反映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PPI反映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价格变化。如果统计上低估了CPI和PPI,就会造成GDP的高估。

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季、累季或全年国内总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总和平均,采用本期的价格来衡量本期的产出或收入,即GDP是当前价格水平和最终实物成果(扣除中间产品投入)的乘积。实际GDP是指以不变价格或货币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不同时期(一般指不同年份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成果的实际市场价值。采用既定基期的价格乘以本期全部产出来衡量本期的增加值。国内当前GDP核算的基准期是2015年,所有价格通过统计工具调整为以2015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下一次基准期的调整可能在2025年。

平减是统计上把名义量转化成实际量的具体方法,实际量只是名义量扣除了货币的通胀。也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所有指标统计结果都是名义量,涉及名义量和实际量之间的转换,就需要用到平减指数。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名义GDP/实际GDP)×100,实际GDP=名义GDP/平减指数。

GDP是高质量指标

民间对GDP的误解,主要原因应该是没有真正懂得GDP的概念,不懂比较经济学的理念。

经济上进行比较,需要一个载体。举例来说,我们前年生产了10000个面包,造了两幢四层半楼房,去年我们转型了,生产了10000个纸箱,卖了10000只手机,怎么来衡量我们是进步了还是懈怠了,从目前来看,折算成GDP是实现比较的最好选择。同样,我们要和隔壁邻居去做经济比较,同样首选GDP。

GDP不是万能代表,而对GDP的不满其实是对它提出了很多超越它自身承载能力的要求。当前国内的统计改革和探索,以及在尝试新的核算模板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这些因素:GDP不能反映环境生态。GDP的前世今生只是增长指标,它把增长放在第一位,如果要反映生态建设,可以在核算中增设生态指标,或者把GDP作为分母,设计生态GDP指标,从而实现促进生态发展的目标。GDP不能反映投入产出效率。GDP是作为增加值的总量出现,没能提供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供给侧改革成果等要素数据,当然,可以核算出分行业的GDP核算,但是效率低,而且在“四新”经济层出不穷的时候,行政总是落后于市场,不能及时响应新业态的统计需要。同样,这些可以通过增设新的统计报表、细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和小类来实现。GDP不能体现合理分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之一,要实现共同富裕指标监测,重点指标应该包含GDP和人均GDP,但更应该把人均可支配收入放在更重要更显著的位置,设立不同群体的收入增长、储蓄增长、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等新的统计报表和指标。

让GDP承担本不是它承担的数据信息功能,这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方法论。而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增加值代替产值是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否定产值统计在产能不足产品不足的发展阶段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在更重视质量和结构的新发展阶段,继续扩大GDP功能或唯GDP论的理由。GDP在当前和今后,仍然是高质量的统计指标,也是未来新发展阶段统计新体系的基础指标之一。正如GDP这么重要的当下,我们依然在统计产值(营收)数据一样,这些基础数据是统计不可或缺的组成,而且,精准统计的产值(营收)是统计快报快速计算GDP的最合适的方法。 小布

2023-07-23 小布视角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62502.html 1 3 从现象看GDP①——何为GD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