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绣湖

◆随行漫记 子薇

梦里水乡下姜村

去往淳安县下姜村的时候,是下午,天上飘着蒙蒙细雨,雨丝极细,仿佛牛毛,仿佛绣花针,仿佛比粉丝还透明的物什。大家有的穿着宝蓝色雨衣,有的撑着一柄伞。这里青山绿水,村落依丘陵而建,走在村道上,不是上坡,便是下坡,路面一律由赭红色的大石板以及缤纷的鹅卵石砌就。走在这般诗意盎然的路面上,人不时地会出神,恍惚间像是走进了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眼眸触及处,除了房舍人家,便是绿树庄稼。橘子已经结出拳头大;石榴红艳艳的,吊在枝叶间,像极了一盏一盏的红灯笼;曾经饱满的尚未采摘的莲子,已经纷纷垂下头颅;芝麻站在地里,一颗颗子荚正在植株上列兵布阵,那是无声的语言“立正、稍息;立正、稍息”;冬瓜最是威猛,随便哪一个,都是个头壮硕、虎虎生风;山芋南瓜,依然没边没际地在爬藤;生姜、芋头、秋葵、辣椒,一株一株的,都咬着牙憋足了劲,它们想要更多的结果,以供村民以及游人食用;顶好看的,还数家家户户门口正在盛开的美人蕉和萱草,叶碧绿,花橙红,与萱草相比,美人蕉显然更胜一筹……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极了我老家中院村的模样。

在村庄的制高点,那是当年孩子们上学的学堂,教室只有一间,仅有的一位老师,年复一年地承担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语文、数学乃至体育、音乐、绘画的教学任务。这里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取景地之一,据说,就是这间小小的教室,培养出了多年后走向全国各地的一位又一位才子佳人。导游看上去四十岁不到的样子,当她说到自己是三个女儿的妈、大女儿已经二十岁时,我们大吃一惊。这间早就不再使用的教室里,一张张课桌板凳依然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导游让我们坐下来,她自己则站到讲台上,带领我们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声音或许不算多么的嘹亮,但是,每一字每一声里都是情意深深。这就是祖国的魅力,无论何时无论置身何方,祖国永远是最温暖的大后方。

“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这是刚走入村庄时,便映入我眼帘的字眼。梦里水乡,下姜村就是啊。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是下姜村的名片之一。这里民风淳厚,这里曾诞生过多位可圈可点的义士先贤。这里的屋舍多是徽风皖韵,飞檐翘角,青瓦白墙;这里民宿众多,尽管如此,据说每到旺季依然供不应求。缓缓下坡时,我们看到一处墙壁上“狮城酒坊”的字样,旁边还有“每一口都是乡愁”言浅意深的注释。导游说,狮城酒坊创办于咸丰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说时,我们已经走进了酒坊,满屋子飘荡着酒香。工作人员打开一只酒坛,将酒分别倒进一只一只的小小酒杯里,请大家品尝。我往她打开的酒坛边凑过头去,一阵酒香扑面而来,泠冽又清甜。展架上摆满了白酒、黄酒还有酒酿。工作人员说,在这里买可以,在网上买也可以。

导游说:“村里建有食堂,中晚餐两荤四素,70岁老人每餐3元,80岁老人每餐2元,90岁老人就餐免费。”这个村庄有村民223户,人口789人,当初赤贫的小小村落,现如今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4.88万元。这个变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日出日落一天一天干出来的,是汗水的结晶,是智慧的演绎,是不甘落后,是力争上游。

在村口的一条清水河边,看着鱼儿在碧水中畅游,我问导游,这片水域叫什么名字?她回答:“雅水河”,又指着眼前的山告诉我,“那是元宝山,又名龙凤呈祥。”徜徉在水边,听水声潺潺,极目远眺,看山上林木葱茏,仿佛置身仙境。这片吉祥又雅致的山河啊,果真是景物如其名,山是好山,水是好水,名是好名,我们流连其中,不舍离去。

2023-09-27 ◆随行漫记 子薇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391428.html 1 3 梦里水乡下姜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