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创造美好,美好生活需要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义乌文旅体工作在场馆建设、量质双升、剧目创新、产业带动等各维度不断实现深度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张包裹着这座城市的柔软织网,用浸润的、无声的方式提升着民生品质;用宽敞明亮的场馆设施、丰富多样的精品剧目、便捷完善的借阅场景、多彩时尚的体育赛事,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是文旅体工作者书写在这片热土上的豪迈文章,更是给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供给的最直观体验,创造和不断创造着每日生活中的美好和惊喜。
——沉浸式体验2023年义乌文旅体的“小美好”
金军英 年“刷剧”43场,文化广场剧院是我的“天空之城” “你有多久体验过在文化的海洋里的徜徉,或者在‘天空之城’里翱翔?”金军英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广袤的。 义乌文化广场剧院就是她的“天空之城”。热爱剧目的金军英,一年内累计“刷剧”43场,覆盖了半数以上的演出,大型剧目更是一个不落。12月27日,秉承“应刷尽刷”的原则,这位“铁粉”又带着孩子踏进了义乌文化广场剧院的大门。这几年,这里是她带领孩子最常来的文化场所。 义乌市文化馆是国家一级馆,配套有剧院、非遗馆、摄影棚、培训室、排练室等,还有户外的下沉广场,会举办一些户外演出。金军英告诉记者,剧院全年推出青年舞蹈戏剧节、潮流剧场、市民音乐会、“艺想天开”儿童剧场四大演出季品牌,只要时间允许,她和孩子几乎每场必到。 在文化广场剧院建成之前,金军英常去金华、杭州、上海、北京观剧。于她而言,热爱剧目的人从不计较路途辛苦。现在剧院开在家门口,无疑是市民伸手可及的幸福。“我对剧目的热爱伴随着剧院的成长而增长,伴随着剧目演出的成熟而与日俱增。”金军英乐意为义乌文化广场剧院捧场,也乐意为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做宣传和邀约,“我经常向身边的朋友发出邀请,请他们来义乌看剧,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胡阳主演的民族舞剧《李白》、金星首部自导自演舞台剧《日出》、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和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等剧目。经常享受高雅艺术的熏陶,以前根本不敢想,现在却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金军英说,剧院满足了义乌人对优秀剧目的期待,其不定期开展“大师班”“分享会”等公益活动,也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近距离与艺术家交流、接触。这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是优质的文化平台所承担的文化输出功能。 2023年,市文化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演、展览、文艺赛事、文艺培训、非遗课堂等活动近7000场,惠及群众超246万人次。其中,剧院每年引进百余部剧目,为各个年龄段的市民提供服务。在演出品类上囊括了音乐剧、舞剧、话剧、沉浸式戏剧、儿童剧、音乐会、脱口秀、传统戏曲等,充分满足了各种人群的观演需求。
龚季霞 文旅融合发展,森山小镇是我的“造梦空间” 全域旅游的理念引爆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以“旅游+”的新业态,产业勃发的生机引领着义乌旅游的新方向。一到节假日,森山小镇旗下的国草博览园游客接待量每每爆棚,这与义乌深入贯彻全域旅游战略密不可分,也与森山小镇项目背后的每一个人密切相关。 国草博览园对于工作在这里的龚季霞,是文旅融合理念下旅游人的一个“造梦空间”。在这里,他们造园造景,用文化和景致把游客的目光紧紧锁住。这里一眼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树木,它们执拗的样子,像极了旅游人不断创新追求的精神内核。 最近,龚季霞正在梳理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料。“今年,在市文旅局的指导下,国草博览园正在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极大地调动了我们发展文旅项目的积极性。”龚季霞表示,为了早日能创下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市文旅局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每周一次的走访给这个“造梦空间”查漏补缺。 国草博览园是一座以铁皮石斛博物博览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园,景观布局以铁皮石斛和亿万年硅化木为主线,充分利用公园自然资源的天然优势,开展麦子节、花生节、铁皮石斛花节、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森山文化节,为小镇居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往国草博览园打卡。 龚季霞介绍,园区内的一大亮点便是森山铁皮石斛博物馆。该馆镶嵌于一片古老的硅化木中,是目前全国第一座铁皮石斛专题博物馆。同样是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一馆一策帮扶”工作指导下,森山铁皮石斛博物馆升级了运营管理机制,同时新增一批具有文物价值的实物展品,再现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被成功列入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录。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旅游+”驱动护航,帮助更多文旅人成功“造梦”,市文旅局成立了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印发《义乌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全面联动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壮大,让更多“梦想空间”在义乌生发,在义乌落地。
黄昌潮 给产业注入文化内核,是我的“更高理想” 文化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车轮”。在义乌,这两个“车轮”齐头并进,滚滚向前。在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黄昌潮眼里,给产业注入文化内核,产业和文化互相激荡,彼此生发,是文化用品行业的“更高理想”。 近年来,义乌文化用品行业呈几何形发展态势,文化和产业的关联从“硬相加”到“软融合”,真正有了“你中有我,密不可分”的感觉。推动文化融入产业,是黄昌潮的市场直觉,更是文旅工作者的工作自觉。 黄昌潮在文化用品行业内摸爬滚打了20年,亲手开创了业内知名度高的文具品牌,市场经验带给他的直觉,让他深知借力文化的“巨轮”,行业抱团发展,才能达成“借船出海”“扬帆远航”的梦想。近年来,行业协会不断通过创办中国义乌文具礼品展、加入亚太文具协会联盟,与新加坡、雅加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带领成员单位进行海内外文具行业互动,打造义乌骆宾王原创文化IP“咏鹅”,一步步尝试着把文化和产业紧密关联,用文化的巨大承载力,向世界展示更多的产业可能性。 “文化是‘巨轮’,产业是文化的推进力,有了产业的伴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走遍全球。”黄昌潮说,这是他设想在产业中注入文化内核的初衷,也是他和市文旅局不谋而合的共同夙愿。 目前,行业协会的文化相关产品开发还比较薄弱。市文旅局就积极引进优质的设计团队,协助提炼元素,创新研发,更新换代,从根源上纾忧解困,推动融合发展。“在我们双方不断探讨和探索下,逐步形成了义乌礼物的研发思路。前进途中,缺设计师就找设计师,缺政策就提供政策,市文旅局的工作人员看起来不像是管理者,更像是创业伙伴,给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有效助力。”黄昌潮表示,“有了文化厚植和‘政府之手’的加持,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邢海洋 一年翻3万多个筋斗,是我的“年终总结” “今天下班前,我们都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人至少翻100个筋斗……”结束一出新剧的排练后,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武生演员邢海洋带着年轻同事们走进训练房,继续强化基本功。作为剧团“筋斗翻得最好”的演员,他的岗位信条就是那句朴实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近年来,随着婺剧热度不断上升,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工作也日渐忙碌。有戏则在台上“翻”,无戏则在练功房“翻”,一年到头,3万个筋斗是他个人的“年终总结”。邢海洋是山东菏泽人,今年39岁,从业已整整20年。武生是戏曲里最苦最累的行当之一,除了文化课,每天还要下腰、踢腿、抻筋、拿顶、翻筋斗。每天上午7点,邢海洋送读初中的儿子上学后就早早赶到单位,利用上班前的一个多小时“练功”。“没有演出的日子里,我每天要翻100多个筋斗,有演出时得翻200多个。保守算下来,一年翻的筋斗超过30000个。” 2023年,对于邢海洋来说是“丰收”的一年,他随剧团演出超过100场,参演的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亮相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展演舞台。“《义乌高华》是我们举全团之力排了3年的剧目,这是我们建团70年来首次参加中国戏剧节。婺剧这行当虽然很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观众是演员的软肋,掌声是送出的铠甲。每一场演出,观众的喝彩和掌声,是邢海洋这位翻着筋斗的武生都无法抵挡的热烈回应。翻着筋斗,闪着泪花的舞台,是婺剧演员们与戏曲爱好者的双向奔赴。 邢海洋表示,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自成立以来,保持着年均送戏下乡200场以上的传统。不论寒冬酷暑,晴雨之日,不论是在文化礼堂,还是乡村戏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婺剧演出。这些皆是文旅人留下的工作答卷。
张赛 书中自有浩瀚宇宙,一键借阅是我的“欣喜若狂”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书籍,一度要跟不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处境尴尬。而张赛却说,“义乌的书‘跑’很快,一键就能借到。” 张赛是新义乌人,喜爱阅读,平均每周要看一本书。“我是自由职业者,喜欢研究历史,偏好古籍类的书籍,习惯性地认为总馆藏书多,选择性多一些,借阅方便一些。”张赛说,前两年开始,她发现“书近了”,所在小区里设立了阅读吧,还有一些公共场所也都有小型借阅设施的身影。尤其是热门一些的阅读场所,一到晚上或双休日的时候,热闹得“一位难求”。 经过一番了解,原来义乌全市有1个图书馆总馆,15个分馆,16个城市书房,悦读吧164个。“几乎是十几分钟内,就有一个图书借阅点,这种密度让读者感动”。张赛还说,义乌对于“鼓励阅读”这件事的执着还在于“一键借阅”功能的实施,登录“浙里办”App,通过“一键借阅”就能轻松地借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义乌的书‘跑’得真快呀。”张赛玩笑道。 张赛认为,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但越是精准的需求就越难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得到满足,她却鲜有阅读方面的开支。她拿自己举例:她研究历史,于是有目的地多读这方面的书,以便自己的创作。在义乌,她可以通过“一键借阅”借书,书架上没有的书,还能根据需求直接借阅,由图书馆买单。“义乌真的太卷了,这么多的便利条件,我没有理由不阅读。”张赛坦言。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义乌市图书馆线下服务人次约369.1万、外借册次约129.5万,共举办讲座、培训646场,其中送活动下乡482场;开展展览活动238场,其中送展览下乡164场、线上展览38场;开展阅读推广活动391场,其中数字阅读推广347次。 今年,张赛拿到了2023年度长三角阅读马拉松义乌赛区冠军。她表示,通过活动,将书籍、出版社、读者、图书馆连接在一起,共同推动阅读行为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书友们一起专注地读一本书,面对面交流,这个过程很美好。张赛呼吁:一起来阅读吧,热爱阅读的人,知识的闪点终将成人生的智慧线。
陈静 这场无声的文物保卫战,是我的“平凡世界”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曾说过:“其实我们的生活都在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在赤岸雅端村,也有一个业余文保员陈静的“平凡世界”——雅端古建筑群。 建筑里有沉默的历史,也是生动的文明。陈静不懂这些深奥的措辞,每日开锁,观察,记录,复锁,离开。在一年四季的平静工作里和时间进行一场无声的拉锯,和岁月抢夺每一寸值得被记住的文明。 陈静的工作内容是面对永远沉默的对象,它们无法表达,也就要求陈静更善于发现。隆冬的义乌清晨,冷得人不想出门,陈静已经按时出门,一头扎进这片9600余平方米的文物古建筑群内开展巡查。新增的缝隙,摇动的墙体,修缮的工程,监控设备,安全隐患都是必查的内容,和古建筑对话,用脚部量,用眼睛看,用手掌去触摸和感知,用细致敏锐的反馈去保护。这场文物保卫战,和岁月的拉锯战悄无声息却又轰轰烈烈——如今,我市已有全国文保单位7处、省文保单位13处、市文保单位271处、文物保护点205处,全市有业余文保员372人。 既要保护也要开发,特别是近些年来,依托古建筑群的独特魅力,赤岸雅端村也在吸引着周边游人前来游览参观。业余文保员的文物保卫战似乎开始“发声”了,通过他们的行动和宣传,向每一个参观的游客,每一个好奇心发声,向周边群众和村民发声,不断释放古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何永平 出门即跑道,与风竞速是我的“快乐源泉” 何永平是义乌市长跑协会秘书长,他有一句名言“义乌的跑道是跑出来的”。解读起来就是,他在跑步中见证了义乌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曾经的寥寥无几,到如今跑道多而全,设施广而优,健身的人也与日俱增。 天色微微亮,何永平就走出家门来到梅湖体育场二楼空中彩虹跑道开启一天的奔跑。每个清晨和傍晚,这里都聚满了跑步健身的人群。“我刚开始跑步锻炼的时候,义乌没有大型体育场馆,也没有这么多锻炼的人,当然不可能看到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梅湖体育中心2001年建成后,中超、CBA才陆续来到义乌。” “普通市民能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体育锻炼,得益于我市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何永平说,他所在小区楼下就有健身广场、跑道,还有免费的笼式篮球场、健身房,让居民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越跑越热爱,越跑越痴迷,何永平对长跑的热爱逐渐变得狂热。通过跑友介绍,他挑战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目前,他是我市唯一一位完成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人员。 每年“义马”何永平都会参加,今年也不例外。家门口比赛,他更是场场发挥出高水平。“比赛成绩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享受这个过程。”何永平始终保持平常心看待比赛。到目前为止,他保持一周五次的跑步频率,跑步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始终将全民健身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丰富载体、强化指导、健全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快乐健身,健康生活。与此同时,万体广场、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中心、佛堂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综合体相继落成,44个社会足球场完成建设,形成了“10分钟健身圈”。 丰富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样性的健身需求,也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方式。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从孩童到耄耋老人,男女老少都可在挥洒汗水中尽享运动的快乐。
骆光耀 体育彩票是事业,也是我的“公益盲盒” 2005年,骆光耀大学毕业后决定开一家体彩实体店。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偏离了父母对他的所有期待。然而这个斜杠青年却一身热血:体育彩票可以是事业,也可以是我给这个世界的礼物,每一份都是一个“公益盲盒”。 不信邪的骆光耀,一干就是18年,硬是从体彩小白干成了义乌体彩圈“百事通”,成长为浙江省级竞彩培训师,连续8年斩获“优秀实体店”“特别贡献奖”“体彩爱心销售员”等荣誉,上个月还作为爱岗敬业的代表被评为“2022年度浙江体彩追梦人”。 “明天阿森纳和西汉姆联的这场比赛怎么看?等会我过来听你分析一下。”每当客户有“求”,骆光耀必“应”, 骆光耀说,年龄偏大的购彩者一般喜欢研究数字、关注历史开奖号码,年轻购彩者则青睐竞彩,因此在标配大幅历史开奖号码图的基础上,店内的海报、吊旗等竞彩装饰品经常要更换,自己也会时常关注体坛热闻,与购彩者一起讨论赛事、看看比赛。 在与购彩者的切磋中,他经营着体彩店,也不断推进他的公益事业。在店内醒目位置,常年提供着休憩的桌椅、充电设备以及饮料,还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提供免费开水、防暑用品、常备药品服务。同时,他积极参与义乌市体彩中心组织的各种爱心公益活动,为体彩的公益爱心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义乌体彩每年为义乌筹集公益金超过6000万元,这些公益金广泛用于体育公共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作为义乌500多名体彩销售员中的一员,我希望能借助体彩这份事业,为更多人带去快乐与温暖,同时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努力,继续传递公益初心,为美好生活添动力。”他说。 2023,义乌文旅体事业风光旖旎;2024,全新启程,我们期待更多文旅新风,吹出无边光景。
文旅融合创造美好,美好生活需要文旅深度融合。2023年,义乌文旅体工作在场馆建设、量质双升、剧目创新、产业带动等各维度不断实现深度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张包裹着这座城市的柔软织网,用浸润的、无声的方式提升着民生品质;用宽敞明亮的场馆设施、丰富多样的精品剧目、便捷完善的借阅场景、多彩时尚的体育赛事,不断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是文旅体工作者书写在这片热土上的豪迈文章,更是给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供给的最直观体验,创造和不断创造着每日生活中的美好和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