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一次次调研视察、一份份意见建议、一项项代表活动……无不体现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全方位改进和优化服务保障,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越来越紧密。
义亭镇缸窑村中心有一幢建筑,“义亭镇缸窑人大代表联络站”挂牌于此。自去年11月启用以来,该联络站已开展各类活动6批次,吸引进站群众210人次。“小而精”的代表联络站建在村里,集“联、商、督、促、智”五大功能为一体,实现了人大代表“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标,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增强代表履职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市代表联络总站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后宅街道李祖村、义亭镇缸窑村等一批特色站先后启用。如何推动代表联络站“下楼出院”“进村入居”?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民情收集分析转化机制,通过创新设立代表联络特色站、代表联络岗等模式,全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在各个代表联络站,代表亮身份、明职责、勤履职,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民建言发声。“有事找代表”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有效渠道,充分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代表来自人民,履职为了人民。一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创新深化“代表+”工作机制,明确“代表+网格”“代表+中心”“代表+民意”等制度,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发展大局。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下沉27项核心业务、累计2300多人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接待群众。
去年起,每周六的傍晚,廿三里街道共富会客厅前的“人才集市”准时开市,现场设立的人大代表接访点、助推三个“一号工程”服务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为群众、企业当好“服务员”;为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人大北苑街道工委以推动辖区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替换为切入点,构建“1+3”企业绿色发展督导工作机制,即派驻1名人大代表联系企业作为绿色发展督导员,3位“街道环保所工作人员+网格员+企业负责人”,在不耽误企业生产的前提下,助推老旧柴油叉车与新能源叉车的无缝切换;人大江东街道工委打造代表直播间,市人大代表、律师何必文化身“主播”,为网友科普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受到社会广泛点赞……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人大工作从线下延伸线上,搭起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拓展了代表的履职空间与路径。”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广“人大民情快递”“代表赶集”“代表直播间”等一批特色做法,进一步完善群众意见收集、交办、处理机制。过去一年,共接收民情信息5500余条次,推动760件事项得到解决。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促进基层人大工作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极探索推动镇街预算审查全过程监督,助推财政资金更好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全省首批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试点单位,人大城西街道工委牢牢把握预算编制、执行、绩效三个重点环节,对200万元以上重点工程必审、民生实事项目必看、群众关注项目必查,通过听取汇报、专题审议、定期审查等方式,最大程度确保政府能够把钱花在刀刃上。我市还就这一做法在全省基层人大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是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开发区人大工作推进会,建立经开区、自贸区专业代表小组,启用经开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有序推进开发区人大的预算、国有资产监督等工作,一系列“动作”有力推动开发区人大工作走深走实。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展望新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实干争先姿态,全方位多途径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不断扩大代表参与的广度,提升代表参与的深度,让民情民意民智贯穿代表工作“全过程”,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积极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