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驿站

总觉得自己很重要?老觉得别人在看你?

你只是中了“聚光灯效应”

路遇繁花心欢悦

扫一扫 看新闻

走在路上,你是否总觉得有人在看你?

因别人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过度解读导致自己无法静下心做事?

公众场合出糗,也许别人几乎忘记,但是你依然耿耿于怀?

如果这样,你可能深受“聚光灯效应”的影响,本期《心灵护航》,我们来聊一聊这种效应。

你的人生,并没有那么多观众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认知误区,即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被他人密切注视,每一个细微的失误会被无限放大,仿佛置身舞台中央,四面八方都是聚光灯照射。

在一次热闹的晚宴上,米可(化名)穿着小一码的晚礼服出席,结果就餐时裙子的拉链突然崩开,她顿时觉得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那一刻的她恨不得原地钻洞。她想象着宾客们窃窃私语,暗自嘲笑她的失礼。

“因为这件事,以后遇到那次酒会的朋友我都会绕着走,要是说起以前的事情多尴尬。”米可说,直到很久以后,她和一位女性朋友谈及此事,才发现晚宴上的大多数人忙于交谈、分享美食或是欣赏表演,对于米可的意外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即使邻座的朋友也未察觉这一幕发生。米可感受到的压力和尴尬,实则大多源自内心的投射,而非外界的真实反馈。

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大,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事实上,就算别人观察到这些问题也不会像我们一样耿耿于怀。我们一直无法释然,只不过是自己徒增烦恼。想想看,你现在还能记得别人曾经出糗的事情吗?

实际上,当你站在舞台上,或许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在观众眼中,你不过是一场宏大演出中的普通角色。这意味着我们面对自己出糗时,往往会把自己摆在放大镜下审视,而忽略了他人也许早已转移注意力的事实。

太在意别人,是一场内耗

小蔡(化名)是一名高三学子,面临高考的压力如同重石压心,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都仿佛被细细雕琢,充满警惕与焦虑。早晨,天还未破晓,他已坐在书桌前开始一天的学习,深夜,星辰闪烁,书房的灯光依然明亮。这份对时间的把控,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从早餐匆匆几口的面包,到课间短暂的十分钟。

每当疲惫不堪时,他多么希望能稍微打个盹,让紧绷的神经得以片刻舒缓。然而,他又担心,一旦趴下,就会被老师或父母误认为偷懒懈怠,于是,他选择了咬牙坚持,强撑着沉重的眼皮,徒劳地翻阅着书页,尽管思绪早已飘向远方。

课堂上,每一次被点名回答问题都如同一场战斗。“我想被老师点名,可是每次回答完以后,我总觉得自己发挥得不够好。”小蔡说,最令他痛苦的一次是在课堂上受到老师批评,“因为考试时粗心大意,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老师就把我当成典型案例在课堂上批评。”老师严厉的话语在他心头留下了深深烙印,他错误地解读为,从此之后,老师对自己失去了信任与喜爱。这个念头如同一片乌云,长久笼罩着他,消磨掉了原本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业成绩每况愈下。

日常生活中,他也无法摆脱那份不安。挑选商品时,他会时刻留意周边人的反应,唯恐停留的时间过长,会让老板误以为他有不良之举,引来不必要的误会。

听完小蔡的经历,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认同感的共鸣。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乎他人的目光,害怕成为那个被贬低或忽略的角色。到头来才发现,一味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会让你人生处处设限,在别人为你画的圈圈里,自怨自艾,裹足不前。

无处不在的“聚光灯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在康奈尔大学随机找了一个学生,让他穿上一件看上去非常怪异的T恤衫在教室里出现。过了一周,针对此事专门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只有23%的人注意过这件事,大部分人对此并不在意,或者根本就没关注过。

此后,两人又做了进一步实验:让被随机抽中的学生穿上印有诸如明星字样的T恤衫,同样让他们在校园或教室中出现。参与实验的学生认为有50%的人注意到了他们的T恤衫,可事实上只有10%的人注意到了。

两人由此推论:人们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聚光灯效应”的来历。

“聚光灯效应”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揭示了人类内在对自我关注的放大倾向以及对外界评价的过度担忧。它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始终处于他人审视的中心,如同舞台上被聚光灯照射的演员,一举一动都被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犯错或者感觉尴尬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所有人都能察觉到自己的不适,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自我压抑和紧张。

中国文化背景下,面子观念强化了这一效应的影响。人们在言行举止中,常常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身形象,避免让他人产生负面看法。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社交互动中,如过分在意他人的目光、观点,还体现在诸如公开演讲、请求帮助等情境下的胆怯和犹豫。例如,“社恐”人群可能深受此效应困扰,他们认为自己的紧张、不自在会被所有人看见,但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并未集中在他们的个体表现上。

咨询师观点

屏蔽他人眼光,才能闪闪发光

市中心医院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方向明表示,“聚光灯效应”常常导致我们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过度担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此外,“聚光灯效应”也可能影响我们的自信心。他解析,由于我们过度关注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特别当我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聚光灯效应”会让我们认为所有人都在关注自身的失败,而忽略其他人同样也会面临失败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规避“聚光灯效应”带给自己的困扰?

1.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心态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聚光灯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会像我们想的那样过分关注我们的外貌或行为,意识到这一点可以减轻我们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敏感。

其次,我们在对“聚光灯效应”保持警惕的情况下,勇敢尝试想做的事,不要让“聚灯光效应”束缚自己的行为。在遇到“聚光灯效应”时,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缓解自己的情绪,如“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我,不用想太多”“没有人是完美的,偶尔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方向明说,人生是自己的,放下负担、拒绝内耗,可以从经历中提取总结经验,以此不断提升自己。

2.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受到“聚光灯效应”影响的部分原因还在于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生活中,我们喜欢通过他人评价进一步认识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能会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小心翼翼,逐渐失去自信。所以,我们要有足够清晰而坚定的自我觉知,并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的目标和成长上,专注于自己的发展和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挑战自我来激发潜能,使自己内心越来越强大,从而减少被他人看法束缚的可能。

方向明指出,每个人经历不同、三观各异,懂得包容和接纳别人的眼光也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因此,无论是言者无意,还是听者有心,都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3.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

在感到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而不自在时,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同伴交流等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自身情绪。

此外,在紧张尴尬的情况下,躯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心悸、出汗等症状,这时适当地伸展身体,做几个深呼吸,配合心理上的暗示,比如冥想、渐进式放松,紧张感会大大缓解。

2024-04-20 总觉得自己很重要?老觉得别人在看你?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47755.html 1 3 你只是中了“聚光灯效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