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文化播阡陌 浓墨谱华章

——北苑街道文化艺术工作综述

北苑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助力儿童友好成长

传统文化生活“花样”绽放

外国友人体验端午节风俗民情

“我们的村晚”系列演出

邻里生活节丰富社区文体生活

军民共书鱼水情深

6月25日晚,华灯初上。北苑街道留雅文化礼堂,越剧折子戏专场汇演悠然开启,低吟婉转的戏曲唱腔,萦绕在礼堂之间……居民停留欣赏,静听歌声缭绕。

北苑街道文联有9个社团,越剧社团是其中之一,成员均为街道辖区居民。“文联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机遇以及创作条件。”北苑街道文联成员、戏曲社负责人陈月香说。这群越剧爱好者,经常为群众送去公益演出。他们精彩的演出,也成为北苑街道社团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艺品牌是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标识。6月20日,北苑街道多功能会议厅内,传来热烈的掌声。北苑街道文联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第一届组织领导机构成员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街道文艺工作者有了“家”。

北苑街道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浓郁。这片36.6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内,处处涌动着文化热潮,在探索文化传承创新的同时,厚植精神根脉,赋予城市文化名片新内涵。

以文塑城

擦亮文化标识

吴越之邑,孝义金乌,踵继永宁,开于香源,邑之西北,境曰北苑。义乌花鼓、留雅容像、柳青古建筑群……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文化,北苑文脉如辖区的洪巡溪之水滔滔不绝。

北苑街道的人文魅力在何处?作为我市首个省级文化强镇,约35万人在北苑街道和美栖居。人口的“虹吸”,不但是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更彰显当地兼容并蓄的人文关怀。

精神富有是“共富”之魂。老少皆宜的丰富文化生活体验,让居民拥有“松弛感”。走进北苑街道电商服务中心的城市书房内,一阵清凉扑面而来。简洁的桌椅,有序摆放的图书,让人眼前一亮。在安静的阅读空间里,年轻人伏案学习,老人聚精会神地阅读。暑期来临,也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城市书房享受亲子时光,阅读感兴趣的图书和绘本故事。城市书房内温度适宜,书籍品类繁多,既有经典名著,也有热门畅销书,满足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阅读需求,大家乐享其中。城市书房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等,让居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让城市充满书香,用文化彰显魅力。去年以来,北苑街道积极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工作,通过对城市书房功能服务的拓展延伸,精心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优质的阅读美学空间,也为居民打造了一家家门口的“家庭书院”。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文化传承,也需要文明实践。户外音乐节、共富集市开放……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周末,北苑街道柳青公园“潮”味十足。各地游客、附近群众慕名前来,骑行、赏乐、观景、游园,感受美好新生活。

为打造社区居民“家门口”的乐享空间,北苑街道通过布置优质的景观、高质量的活动设施,让柳青公园成为深受周边居民喜爱的休闲好去处。“春日苑景·共富集市”是柳青公园内举办的首场主题活动,为这个乐享空间提供了范本。随着音乐节、公益活动、邻里互动等多重元素的叠加,柳青公园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天气好的时候,我都会来公园散步,端午假期的时候还听到了现场音乐会,体验很奇妙,大家都感觉很开心。”居民陈女士说。

据悉,柳青公园公益合作空间将紧紧依托党建引领,参与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引导凝聚各方优质资源参与社区、服务社区,不断提高和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北苑街道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品质提升为抓手,以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增文化空间4万平方米,对柳青公园、古玩街、城市书房等场地进行提档升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多举措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以文惠民

打造文化阵地

文化惠民,是文艺为民最生动的注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6月27日晚,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站)联合浙中书法院、北苑街道文联书法社开展“翰墨飘香颂党恩 丹心溢彩迎七一”书画笔会活动。笔会现场,书画爱好者用笔墨抒怀,在艺术的碰撞中,把对党的热爱凝聚笔端,抒发对党的敬爱之情,展现人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

圆柱形的三层楼房窗明几净,香樟芳草在房前屋后环绕着一周,围成了一座宁静的院子——北苑街道综合文化站。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热切期望,近年来,北苑街道以综合文化站为阵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构建起新时代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三级体系。

从少到多、由小到精,“盆景”渐成风景,北苑街道文化阵地构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逐步普及,点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北苑街道已建有4280平方米的省特级综合文化站、市图书分馆,建成杨街、留雅、曹道、石桥头等10个村文化礼堂,实现了16个品质文化圈全覆盖。过去一年,辖区全年开展活动500余场,服务人次达到140万。

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北苑街道以辖区居民的需求核心为抓手,结合社区实际,从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座“精神家园”出发,整活各类活动阵地,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推出多元特色课程,现已实现少年儿童、中青年、老年人的全年龄段课程覆盖,以多方面联动、精细化运营让社区“小课堂”发挥出幸福“大力量”。“通过开一次座谈会、提供一顿爱心餐、看一部红色电影、开一次家庭会等形式经常开展‘一老一小’活动,充分发挥‘社区课堂’、图书室、舞蹈室作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送文化”变为“种文化”,丰富的文化场景让精神文明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公共文化网络向基层延伸。聚焦每个社区的独特性,北苑街道让社区成为文化样本,推动现代社区打造“一社一品”,“美好四季”“和乐拥军”“友好丹溪”“七彩凌云”等有品质的特色品牌得以涌现。

艺术作品展览,是连接市民生活与艺术之美的一座桥梁。在春及草庐美术馆,群众在“家门口”感受文化与现实撞击的美感,实现“看展自由”,体会文化艺术带来的活力。2013年,春及草庐美术馆在北苑工业区开馆。十几年来,在北苑街道的支持下,美术馆已成功举办了40余场展览,不仅成为辖区重要的文化阵地之一,也是街道送文化服务进企业的站点之一。其中,作为义乌“商城文艺大观园”系列活动,《春风来海上——近现代海上名家书画作品展》《空谷生香——松石山民书画展》等展览广受好评。

“品质新城、美丽北苑”。北苑之美,美在充满魅力的城市美景,美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北苑街道坚持以文化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内涵,不断加大文化阵地建设、产品供给、活动开展力度,建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空间,厚植“品质新城”的文化沃土。“不仅满足了辖区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更多艺术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助力精神共富。”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文养气

赓续文明基因

去年7月,北苑街道党工委提出,在高强度致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兴企和以文惠民”这篇文章,并引进以“打造浙中地区书画传承高地为己任”的浙中书法院,携手打造以书画为特色的文化高地。自浙中书法院正式挂牌运行以来,截至目前,书画活动高潮迭起,好戏连台——先后已开展系列公益课堂、名师讲座公益讲座,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名师成人书法班每周一次、主题讲座每月一次成为书院“日常”。

在北苑街道这片热土上,涌现了一批 “北苑好人”“学习标兵”:背妻扫马路的姚元珍、勇斗歹徒的王瑞先、热心公益的王小琴、助学贫困儿童的黄昺昺……积极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据了解,近两年来,“北苑好人”分别入选了“义乌好人”,他们身处平凡、善举不凡,感人故事传遍全市。“我一定会坚守初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荣获“助人为乐”奖章的王小琴说。

一个人的“微光”,一群人的“星河”。“培育各级‘身边好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也是深入推进城市荣誉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切实发挥好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讲述好人故事、弘扬好人精神、传递好人能量,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一个好人,感动一群人;一群好人,带来满城新风。北苑好人从来不是一个“人”,凡人大爱背后,是社会文明风尚的提升,蕴含着恒久的文化力量。

“志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最有温度、最有价值体验、最有道德情感的热词,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市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等两个专业机构入驻北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来,绘就志愿服务新画卷。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北苑街道还积极培育一批品牌书院、艺术展馆、名师工作室、古玩专业街、“苑你趣读书”等品牌载体,形成多形式文化互促共融的良好局面。据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年,通过整合部门、团体的资源,形成了较好的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奋力开创新时代北苑文艺繁荣发展新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全媒体记者 傅柏琳 文/图

2024-07-06 ——北苑街道文化艺术工作综述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469682.html 1 3 文化播阡陌 浓墨谱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