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群言堂

论理

网红饥渴症

于文岗

打开手机视频号,常见一个小乖乖喊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迎面向你扑来,不为别的,就为让你“点个小红心”;也有成年男女,向你嚷着什么“缘分来了”“终于见到你了”等等,若问作甚?无不是求“关注”“转发”“点红心”。连有的明星直播带货也要个“小红心”。另见有的地方出台文件,要求每个单位产生俩“网红打卡地”,作为对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考核指标。这是下指标造“网红”——“逼红”。凡此种种,说明从私到公,从个人到单位到组织,有一种传染病在蔓延。此病名曰网红饥渴症。

信息时代即网络世界,无一不可与互联网相加。“互联网+”如同一股强大的魔力,创造出了新活力、新业态、新生活与新希望。时下,“互联网+”运用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相加,便催生了“网红村”“网红镇”“网红景点”“网红打卡地”;“互联网+”运用于自媒体,便催生了“网络大V”“网红歌手”“网红导游”“网红主播”“网红直播带货”。这种“与网俱进”,对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大有裨益,自不必说。要说的是,争做争创“网红”不是错,但异想天开“妄红”,抑或“逼红”就是病。

“网红”自有其产生的规律。“红”须是优品,优物优地优人优团体。凡“红”皆优,非优难“红”。同时,兼具特色、特有、特产或独特的品相,这些是“网红”的基础条件。基础条件具备了,才能有正常的“红”,健康的“红”,可持续的“红”。脱离了基础,或“红”不起来,或只能假“红”、短“红”、病态“红”。今年,鄙人去了三个地方,无不一“优”二“特”三“红”。一是甘肃通渭县的山楂小镇,昔日满眼黄土的不毛荒芜,今天万亩山楂花海满园春。二是黄骅老家聚馆“古贡枣园”——迄今唯一植物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西安,秦兵马俑、华清池、省博馆、钟鼓楼、城墙公园、回民街、不夜城。其中兵马俑、华清池一日游,参加的旅游团还是一个“网红”团,由“网红”导游讲解。总归是,所游之处,无不“网红”;所有讲解,无不名导。纵观三地,虽看似相去甚远,却都有“人无我有”的货真价实以及“人无我有”的只此一家、“人有我优”的最佳最好、“人优我特”别具一格的共性。这些都是“红”起来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除了基础条件,还要有加分项。察看所有“网红”,无不是公众需求、消费者青睐、社会时尚、历史眷顾、文化含量、地理天候以及交通便捷等内外因的同频共振。其中,消费者是“网红”生成的最活跃因素,是催化剂。没有消费者热宠,就难以速“红”,蹿“红”,大“红”,火“红”,甚至“红”不起来。

“网红”产生须遵循规律、顺其自然,异想天开“妄红”、煞费苦心“蹭红”、强迫命令指标“逼红”等非理性因素,或如缘木求鱼,或像东施效颦,或似拔苗助长。试想,若“妄红”“蹭红”“逼红”能红,那么学习、教育、努力、奋斗就统统不需要了;如果任由“指标网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瞎指挥狂风劲吹,那么,会不会催生出“指标诺奖”“指标芯片”“指标足球”,抑或指标体育、指标教育之类的奇葩?

医治网红饥渴症也须遵循规律、顺其自然。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福建石狮、河北白沟等地红极一时,热极一时,都是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自然而然,哪个都不是下指标“逼”出来的。“网红”可遇而不可求,可谋而不可逼。无论个人还是单位团体,欲争欲创欲做“网红”,都须力戒“牡丹虽大空悦目”的表面花里胡哨,追求“枣花虽小结实成”的货真价实。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乃治网红饥渴症之良方。

2024-11-08 于文岗 论理 11 11 义乌商报 content_503316.html 1 3 网红饥渴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