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泉
凉亭垅——新园区
过去在渔塘碾坊自然村通往华埠的路上,有一座凉亭。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中,建造一座供人歇脚的凉亭,着实想得周到。
当地人把碾坊自然村到下星口村一段称为凉亭垅。凉亭垅全长约2公里。此处山不高,山与山之间是山垅田。
山脚下有一条供行人行走的通道,凉亭建在这条路上。凉亭的作用,就是供来往行人累了歇歇脚还还力,天气不好时遮风挡雨。据《华埠镇志》记载,这座凉亭建于1919年。对这座凉亭,我是深有感情的。从少年到青年时,我们村很多人通过挑柴到华埠镇上卖,换点钱贴补家用。我从八岁卖第一担柴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在节假日和寒暑假都要经过这凉亭。由于这凉亭正处于我们村与华埠的中间位置,一般来说,都要在这里歇一歇,以储体力,走下一半路程。这样的日子,前后持续了十年。参加工作后回老家,只要经过这凉亭垅,看到这座凉亭,想到当年自己挑柴的情形,常常感慨万分。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随着开化火车的开通,这里紧挨开化火车站,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如今这里山垅两边的山头已经削平,中间田垄已经填平,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的踪迹。多种器械,日夜施工,热火朝天。有的地方已经矗立很多厂房。
据规划,这里即将成为智慧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运力加工中心、运力资源配套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产品展示交易区、商务生活配套区等。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多家核心智能制造企业,带动吸引配套企业入驻高铁新城,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这里还将建设传化公路港项目。届时将形成浙皖赣三省边际极具辐射效应的城市物流中心、供应链服务中心、智能车源中心等。展望未来,这里定将迸发更多活力、孕育无限精彩,成为开化的一座新地标。
老古道——新公路
渔塘碾坊自然村通往华埠镇的路,以前是石板路。据记载,这是古代的一条官道,始于战国时期,至今约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一段是开常(开化到常山)古道中的重要一段,是通往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咽喉要道,是古代商贾、官府公差、赶考学子南来北往的常过之路。
小时候我跟随大人到华埠赶集,有时骑在爷爷或父亲的肩上,也不会感到摇晃。稍大时,与奶奶一起到华埠卖辣椒或猕猴桃等农产品,奶奶迈着三寸小脚,也走得自如。在生产队劳动时,我曾到凉亭垅割青草,一百多斤的担子挑着,在石板路上也是脚稳身正。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路上的石板破了,也逐渐少了,整条路况差了。
如今,凉亭弄已随着高铁新城和物流园区的建设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条高等级公路,一条紧贴着叶溪河,一条顺着老凉亭垄的位置直通渔塘碾坊自然村。两条新路,中间有隔离带,两边四车道,看着就令人舒畅。按照规划设计,整个新城园区竣工后,这里的交通网络还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通达。
渔塘村的脱胎换骨彻底变样,与开化火车站的建成紧密相关。时代总是向前发展进步的,沧海桑田换来人间巨变。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有机会同步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昂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