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史学习教育

党旗飘扬 我心向党

县委党校 杨巧珍

大家好!我是龙游县“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成员杨巧珍,来自县委党校。在开讲之前,我想问下,在座各位面对党旗宣过誓的请举个手。还真不少啊!我也曾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我想,对于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这面鲜红的党旗就意味着忠诚与担当。

大家看我们的党旗,在红色旗面的左上角缀着金黄色的党徽,这就是如今让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式样。但这个党旗式样并不是随着党的诞生之初就出现的。回溯历史,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并没有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党旗。当时的党旗是各级党组织模仿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旗的样子由自己制作的,以致规格和式样各不相同,也没有统一规范。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他提出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就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成为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的第一面正式旗帜。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应该有自己正式的统一的旗帜。1943年4月28日 ,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中共党旗式样的决议,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确定党旗的样式。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对党徽党旗的性质、制作和使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2002年11 月,党的十六大通过新修改的党章,专门写入“党徽党旗”一章。至此,历经75年,党旗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式样。

在这段历程中,为了这面旗帜,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生命守护党旗。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党旗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洪振海,是八路军第115师所属的鲁南铁道大队的队员,也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首任大队长。他带领队友们搞情报、夺物资、扒铁路、炸桥梁,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洪振海的心里总装着别人,虽然说从敌人那里缴获的钱可以一麻袋一麻袋地装,缴获的物品可以一车一车地拉,但是他自己一点都不要,把钱送给生活困难的队员,把布送给缺衣少穿的群众……在革命生涯中,他什么都舍得送给战友,送给老百姓,却只有一块宝贝不愿和别人分享,那就是他手腕上系着的一块红布。这块红布他总是系着,就连吃饭睡觉时也从不解下来,在洗脸洗手的时候也小心翼翼的,恐怕弄湿了……他的妻子就好奇地问他:“这块红布,到底是什么呀?”洪振海说:“你不懂,这是我们的护身符。有了它,我们才能够打胜仗。我就是把命丢了,也不能把它给丢了。”1941年12月,日军包围了铁道游击队驻地黄埠庄,洪振海在掩护群众撤离时不幸牺牲,时年32岁。洪振海牺牲之后,他的妻子才知道红布的秘密:“难怪振海日夜呵护着,这是我们共产党的党旗啊!”原来,洪振海当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组织上为了表示对他的信任,决定将铁道游击队唯一的一面小党旗交给他保管。接过党旗,洪振海郑重地说:“请党相信我,我一定把它保管好!我要把这面党旗时刻带在身边,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它。”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洪振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而在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使命担当,坚决完成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在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表彰的过程中,有几个瞬间让我热泪盈眶。其中之一就是一位父亲听到女儿名字的那一刻 ,眼含热泪。这位父亲的女儿就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1989年出生的黄文秀,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她,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扎根边远基层,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勇敢地挑起了全村脱贫攻坚的重任,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2019年6月,黄文秀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她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如果文秀还在的话,她一定可以看到百坭村脱贫的那一刻。如果她还在,一定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扛起党旗,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奉献,让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旗帜就是引领、旗帜就是方向。在党旗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讲述党旗的故事,就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鲜红的党旗在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路上高高飘扬。

2021-05-26 县委党校 杨巧珍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121099.html 1 3 党旗飘扬 我心向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