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史学习教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县委组织部 李陈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就喜欢上了它,每次品味,我仿佛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磅礴力量。这句话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写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今天,我也带来了一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正是在这本书里,有3位当年的青年“心有所信”的故事。

在书的封面上,是一位大家都熟悉的大胡子青年——马克思。1848年2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横空出世,它掀起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那一年马克思30岁。也是从那时起,他先后遭到比利时、德国、法国等一系列欧洲国家的驱逐,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其实,30岁前的马克思可以说是个年轻有为的“高富帅”。1818年,马克思出生在普鲁士王国一个犹太中产家庭。23岁,他就成为了王国最年轻的哲学博士。当时的王国总理非常欣赏马克思,曾多次邀请他出任王国财政部长或普鲁士银行行长。但30岁的马克思却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而放弃了这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

因为“心有所信”,这位青年,写下了一部著作,唤醒了整个世界,那真理的光辉一直照耀到今天。

在这本书上,还写着《宣言》首译者的名字——陈望道。在义乌分水塘村一间破旧的柴屋里,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母亲端进来几个热腾腾的粽子和一碟红糖,叮嘱年轻人抓紧趁热吃。过了会儿,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回答:“够了,够甜的了!”但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才发现红糖一点儿没动,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了粽子!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所讲“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这个年轻人就是陈望道,当时正在翻译这本《共产党宣言》,那年他29岁。就在这本首译本的封面上留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将书名颠倒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那有人要问了,这么明显的错误在印刷时难道没人发现么?还真没发现,当时的人们对于共产党极度陌生,从未听说。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大部分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党。正是这本书的到来,将共产主义带到了中国,在它出版后的300天,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因为“心有所信”,这位青年,以忘我的精神传播真理,这真理的“甜蜜味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在现行版本《共产党宣言》的结尾处,有一句激励着许多共产党人的话:“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它正是由衢州早期共产党员华岗精准翻译的。

1928年,华岗以共产党员的身份重新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应对白色恐怖和方便转移,他特地在衣服后背的地方缝制了一个夹层,用来贴身保存翻译的手稿。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成立之初的各种磨砺,特别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使参与其中的华岗的许多感受和想法在这次译著中都得到了印证和体现。1930年,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这年他27岁。

因为“心有所信”,这位青年,纵使处境艰难、依然不改初心,以自己的坚守让许多革命青年在白色恐怖中坚定了信仰、看到了希望。

从马克思、陈望道、华岗到今天的“8090”,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为了民族复兴而前赴后继。正因为“心有所信”,他们跋山涉水,赢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今的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写:“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已经准备好!一定会在祖国一个个五年征程中,奋力唱响当代“8090”的青春宣言。

2021-05-26 县委组织部 李陈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121100.html 1 3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enpproperty-->